摘要:老一輩帶娃似乎真不費什麼心思,只要給娃喫飽就行,那是因爲勞累和辛酸都是爲了能夠活下去,一家人喫飽穿暖都是問題,哪還有心思教育孩子。而說起父母輩帶孩子,那可不是一次一個,而是5、6個孩子一起,也沒有人幫忙,自己還要幹農活,出門前後背一個,前面帶一個,左手牽一個,右手還要提東西,可那時候帶一堆娃真沒有現在一個娃累,現在帶娃怎麼就像伺候祖宗一樣呢。

生娃後,很多寶媽總覺得自己養娃知識不夠,一有空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有孩子的生活更是處處充滿着焦慮。

而說起父母輩帶孩子,那可不是一次一個,而是5、6個孩子一起,也沒有人幫忙,自己還要幹農活,出門前後背一個,前面帶一個,左手牽一個,右手還要提東西,可那時候帶一堆娃真沒有現在一個娃累,現在帶娃怎麼就像伺候祖宗一樣呢?

這是因爲老一輩看似育兒輕鬆,但生活卻不輕鬆

老一輩帶娃似乎真不費什麼心思,只要給娃喫飽就行,那是因爲勞累和辛酸都是爲了能夠活下去,一家人喫飽穿暖都是問題,哪還有心思教育孩子?

那個時候,父母只盼望自家孩子能喫飽穿暖,不受冷、不捱餓,能夠活下去,已經是父母能給予的最多了。至於孩子性格如何?習慣怎樣?成績好不好?已經不重要了,那是孩子自己的發展情況,靠他自己。

而現在很多父母對於娃的精細教養,是對當年我們自己缺失的補償

@再抄十遍:父母會把自身的慾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自己小時候沒有的,希望孩子有,因爲自己知道那種沒有的失落感

@大姨媽:以前養的是喫喝拉撒,現在養的是情緒,在馬斯洛需求裏面就已經跳了好幾級,肯定不一樣

@努特的星辰:老一輩的心裏,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物質保障,已經是最頂級的好了。現在有時候看我爸媽照顧我女兒,他們還像新手一樣不知所措。所以每次聽到孩子大哭,我就自動帶入了自己,這麼慘痛的經歷不能再讓我的孩子重受一遍!

自古以來,帶娃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從“把孩子養活”到“把孩子養好”,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漢字,更多的是育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對這個時代來說,這是精神上的進步,對這個時代的孩子來說,這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