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

尿

供應量減少,價格高位波動

今冬明春,受限氣、環保政策影響,尿素行業整體開工率低位運行,供需緊平衡。國際需求仍處旺季,出口利好加之國際原油及關聯化工品高價運行,均對國內行情提供支撐。政治經濟、貨幣和財政政策也爲尿素價格提供助力。預計今冬明春尿素市場供需處於緊平衡狀態,價格將高位波動。

“第四季度隨着國際四大需求的釋放,預測第四季度國際市場需求依舊強烈。”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盧述林說,根據以往數據分析,巴西、美國、歐洲、印度四大需求地今年的尿素進口均爲達到歷史同期水平,尤其是印度。印度8月底的尿素庫存只有不到50萬噸,低於去年60多萬噸,存在着很大的尿素缺口。

與此同時,由於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使得伊朗頗具競爭力的低價尿素難有人問津(11月6日印度的新一輪尿素招標再次將伊朗貨源拒之門外),這勢必會減少國際尿素的供應貨源。

據IFA預測,2018年全球尿素產能預計達到1.94億噸,實際產量1.64億噸(開工率85%計算),需求1.74億噸,全球尿素整體供需處於緊平衡狀態。

國際原油價格也爲國際尿素和化工品價格提供了支撐。他表示,2018年,因爲地緣政治、委內瑞拉經濟危機、美國製裁伊朗等原因引發原油供應短缺局面,也使得國際原油價格逐漸走高。預計第四季度布倫特原油將依舊處於高位,從而支撐國際尿素和化工品價格高位運行。

分析國際市場價格趨勢可以發現,2018年下半年,藉助新一輪招標潮,國際尿素價格在一個月內推漲了40美元/噸左右,但因爲價格漲勢過猛、過快,下游市場難以接受,目前市場陷入僵持,進入一段回落調整期。但他認爲,隨着時間的推移,國際的潛在剛需將會集中凸顯,國際行情也將出現新一輪反彈。

2018年行業整體開工率也處於低位,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10月16日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尿素日產量14.2萬噸,同比下降5.44%。“隨着未來‘斷氣’‘限煤’和‘錯峯生產’等限制因素出現,產量還將繼續下降,最低可能降至尿素日產量11萬噸左右的水平。今冬明春的尿素供應量也將比去年減少110萬噸,整體供求將處於緊平衡狀態。”盧述林說。

能源方面也爲市場行情提供了支撐。他表示,第四季度至春節前,國家將持續推進煤炭保供穩價政策,煤炭出現“旺季不旺”行情概率較大。預計這段時間內,氣化煤價格保持穩定,無煙煤供應偏緊,價格高位震盪,煤價和運費上漲,但整體最高價格預計不會超過去年冬季水平;天然氣方面,今年的國內氣頭尿素企業呈現出:停車時間早、停車時間長、天然氣價格貴的局面,這勢必會增加生產成本,和影響行業整體的尿素供應,從而對行情提供利好支撐。

除以之外,環保政策和國內的宏觀經濟趨勢也爲行情提供了支撐。他認爲,“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將限制氮肥產能發揮。而寬鬆的貨幣政策對價格整體水平也有着積極影響。以人民幣匯率爲例,從4月底的6.3上升至目前的6.9左右,在CFR價格一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的提升對尿素出口價格提升的貢獻度在195元/噸左右。

當然,市場不確定因素依舊存在。他指出,尿素高價運行,使得國家關注度加強;高價尿素影響經銷商備肥信心和農民對尿素的接受程度及用量;市場庫存低位,加大了後市價格波動;尿素如果登陸期貨市場,資本市場對尿素行情影響程度難以預知。

今冬明春

磷 肥:

緊平衡供應,後市價格穩定

今冬明春,由於磷肥市場的供需處於基本平衡狀態,成本壓力得到相應化解,2019年春季,磷肥市場預期保持平穩態勢,主流市場價格預計在3000-3200元/噸之間波動。同時需要考慮原料價格變化,成本因素將導致產品價格的波動上漲。

通過對近3年來春季產量、出口量和前期庫存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分析,雲南雲天化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進表示,2019年春季市場供應處於緊平衡狀態,其他次要因素上升爲敏感因素。據介紹,2019年春季磷酸二銨預期產量795.9萬噸、出口量293.3萬噸、前期庫存82.7萬噸,因此春季國內資源量爲585.3萬噸,保持與需求的緊平衡狀態。同時,陳進表示,2018年全球市場磷銨供求關係也保持相對緊平衡狀態,全球市場全年合計出口量爲1723萬噸、進口量爲1824萬噸,全球需求較供給存在着百萬噸左右的缺口。

同時,陳進還對多類肥料進行了比價。在國際市場,尿素的年均漲幅爲30.4%,磷酸二銨年均漲幅爲17.7%;在國內市場,磷酸一銨的年均漲幅爲24.8%,磷酸二銨的年均漲幅爲13.7%。通過對尿素、45%氯基複合肥和磷酸二銨(64%)的近年來單養分價格走勢分析發現,45%氯基複合肥和磷酸二銨(64%)近三年來基本保持在單養分35-45元的區間內,而尿素在2015年-2016年單養分價格不斷走低後於2016年第三季度開始大幅上漲,目前尿素、45%氯基複合肥和磷酸二銨(64%)單養分價格都在45元左右,三類產品間不再存在明顯的價格優勢,磷肥相對尿素更加具有競爭力。

對於後市和2019年磷肥市場的發展變化,陳進稱,還需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一是化肥產業去產能的不斷推進,受到化肥零增長、供給側改革等多項政策的影響,我國磷肥市場進入去產能、優結構時代,產量和產品結構必將進一步變化;二是社會庫存的下降,生產和流通庫存大幅下降,終端沒有庫存,廠家推遲國內冬儲1-2個月;三是國際產能發揮不足,沙特、摩洛哥等地新增產能不及預期,全球肥料需求遞增,對我國磷肥企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四是原料成本大幅上升,原料成本壓力仍將繼續;五是結構性需求增長,磷肥單分子養分較氮便宜,預計增加100萬噸以內的原料需求;六是同類產品價格窪地,磷肥價格必然增加,複合肥面臨成本壓力。

今冬明春

鉀 肥:

市場向好,國內需求增長

今冬明春,鉀肥國際市場供應緊張,需求強勁,價格堅挺。國內市場供應偏緊,需求相對清淡,處於供需平衡狀態,當前價格趨於平穩,後市變化主要取決於新合同到貨數量以及集中程度,需密切關注到貨情況。

11月7日,中化在上海舉辦全球作物營養論壇,青海鹽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康民做鉀肥相關報告。報告中他提到,對於青海鹽湖來說,未來鉀肥的產能保持在600萬噸左右,產量保持在500萬噸左右。短期內將在鎂、鋰方面取得突破,鉀將保持穩定生產,目的是使資源實現可持續開發。今年8月份世界鉀鹽鉀肥大會上,羅布泊鉀肥也給出了類似的言論,硫酸鉀的產能也不會有較大的變化。另外包括藏格在內的幾家大生產企業的產能也將保持在180-200萬噸之間。這幾家國內大生產企業鉀肥產能保持在穩定的狀態,這也使得未來幾年國內自給的鉀肥量會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態勢。

“國內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推進,國內鉀肥產量將區域穩定,資源型鉀肥產量增幅放緩,未來產量將保持穩定,仍將需要進口貨源補充。”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化集團進口部總經理陳勝男總結到。

“鉀肥需求與氮肥不太一樣,80%以上都是農業需求。”陳勝男介紹,從鉀養分需求上看,果蔬已成中國市場最大的需鉀作物,佔比49%。其對於鉀肥的需求將隨其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施用水平的更加平衡而不斷提高。水稻、玉米、小麥這三類主要的大田作物分別佔比14%、10%和12%,而其對鉀肥的需求也將隨着種植面積的變化而變化。

“另外,考慮到人口增長、收入水平提升、合理施肥導向以及規模種植增多等因素,平衡施肥、增強作物品質將是主要方向,未來中國鉀肥市場需求有一定增長空間。”陳勝男說。

首先,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年-2030年),2030年前中國人口將持續增長,對食物等需求也將持續增長,對整個化肥的投入在結構上會有所調整;其次,收入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能夠負擔起並且有意識消費更多果蔬類高需鉀作物,對於鉀的需求將有一定的影響;再次,在目前高N:K比的情況下更加倡導合理施肥,在“化肥零增長”形勢下,控氮補鉀是首要任務,從平衡施肥、增強作物品質角度來看,未來鉀肥需求潛力巨大;最後,土地流轉面積不斷增加,規模種植戶更傾向於科學平衡施肥,帶來鉀肥需求增量,尤其是大顆粒鉀肥。

陳勝男強調:“國內鉀肥隨着人口增長、消費升級、平衡施肥等趨勢加強,鉀肥需求有一定增長空間。”

陳勝男對鉀肥行情進行了分析,她表示,“國際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拉動了鉀肥需求,市場需求強勁,同時各供應商供應偏緊,因此國際價格持續向好,以巴西爲例,巴西大豆價格一年來最高漲幅達48%,鉀肥價格漲幅達36%。”此外,國內市場從2017年下半年大合同簽訂至今,受到供求關係、市場預測、其他相關品種行情等影響,市場雖有波動,但一直處於相對高位運行。

(中國農資傳媒 記者 焦自宣 李昕宇 黃敏)

中國農資傳媒出品,如有轉載請聯繫管理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