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

  “雙十一”買買買後,快遞包裹陸續到達,“剁手族”享受到了拆包裹的喜悅,但數以萬計的包裹背後,也產生了大量的紙盒和塑料包裝等。這些快遞包裝被怎麼處理了呢?

  01

  包裝紙盒被賣到廢品回收站

  興義市機場大道一小區的保潔阿姨告訴記者,她負責清掃的那棟樓有一百多戶人家,每天都能在樓道里收集到一定量的紙盒。“少的時候幾斤,多的時候有十多斤。最近幾天比平時多一點。”保潔阿姨說,收集到的紙盒大多是快遞包裝,很多盒子上還貼有快遞單。相比之下,快遞的塑料袋包裝更多些,但廢品回收站不收,所以她們也不會收集。

  “塑料袋只收白色的較柔軟的那種。”一家廢品回收站的店主告訴記者,包快遞的塑料袋多爲黑色,他們的上一層買家不收,所以他們也不收。紙盒她們按6毛錢一斤進行回收,但價格經常浮動,有時是1塊多錢一斤。泡沫按照1塊錢1斤來收,不過只收用於傢俱家電包裝的較大較硬的泡沫,快遞包裝中較軟的泡沫或泡沫紙都不收。

  記者走訪了多家廢品回收站,店主均表示只收紙盒,不收快遞塑料包裝袋。

  2017年“雙十一”,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十個城市,數百個菜鳥驛站聯手開展了回收快遞紙箱的活動,即“回箱計劃”。參加活動的用戶每捐贈10個紙箱,菜鳥就會聯合公益組織以用戶個人的名義種下一棵樹。而回收的紙箱在消毒、加工之後,重新制作成包裝箱再次用於快遞行業。

  今年“雙十一”,菜鳥在全國200多個城市啓動了新升級的“回箱計劃”。但在興義師院內的菜鳥驛站,工作人員表示,對“回箱計劃”並不知情。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目前在興義,大多數包裝紙盒都被賣到了廢品回收站。

  有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紙質包裝物通過各種方式得以再利用。目前,快遞包裝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包裝袋、膠帶等塑料製品。

  

  郵政公司使用的新(上)舊(下)紙箱對比

  02

  多數市民選擇直接扔掉

  “你好,你的包裹到了,請來拿一下。”11月19日下午,在興義市機場大道某小區的物管辦公室門前,快遞員蹲在包裹堆裏挨個打電話,不時有住戶前來將包裹取走,而物管辦公室裏也堆滿了待取走的包裹。

  快遞員告訴記者,今年“雙十一”快遞高峯已接近尾聲。

  那麼,快遞收到了,快遞包裝怎麼處理呢?

  家住興義市機場大道的羅女士是一位準二胎媽媽,趁着“雙十一”,網購了10多件新生兒用品,每件都有兩三層包裝。她說,塑料包裝都是隨手扔垃圾桶,紙盒一般會放在樓道里,讓小區的保潔阿姨收走。

  與羅女士一樣,市民沈先生也會將紙盒送給小區的保潔阿姨,而塑料包裝則直接扔掉。

  市民李女士說,一些化妝品,裏裏外外加起來有四五層包裝,有些比較精美的盒子她會暫時留下來,但最終也都會扔掉。“留下來也沒什麼用,而且家裏東西太多了。”

  “好一點的盒子可以改造一下再利用。”家住興義市老城街的劉阿姨退休後,沒事就跟着網上的視頻學做手工,她經常會挑一些盒子改造後給孫女存放玩具。

  和劉阿姨不同,市民鄭阿姨會將紙盒收好,賣給廢品回收站。鄭阿姨說,自己跟兒子住在一起,平時就幫着帶孩子,“年輕人喜歡在網上買東西,那些盒子扔了也會被別人撿去賣,不如直接賣了。”不過,鄭阿姨告訴記者,她兒子對此非常反對,有時還會將她收的紙盒扔掉。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一件普通的快遞,根據商品種類的不同,包裝涉及塑料袋、封套、快遞膠帶、包裝箱、泡沫紙以及編織袋等。而大多數市民收到快遞後,會選擇將包裝直接扔掉。

  

  11月15日,韻達速遞興義分公司轉運車間

  03

  塑料袋排起來可繞赤道280圈

  根據郵政系統的數據,2017年中國的快遞包裹量達400.6億個,居全球第一。今年的預計量爲490億件。

  據黔西南州郵政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州快遞進出口量爲4228餘萬件,其中,進口量爲3582萬餘件,出口646萬餘件。今年“雙十一”期間,日均快件進出口處理量35萬餘件,快件處理總量逾300萬件。

  大量包裹的背後,不少商家爲了減少貨物磕損,對貨物進行過度包裝。而包裝越精美越結實,買家的評價也就越好,這也成爲網購普遍存在的現象。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7年到2016年十年間,全國年垃圾清運總量從14841.3萬噸增長到20362萬噸,這其中,快遞包裹“貢獻”了不少垃圾。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爲85%至90%。

  這些包裝垃圾以紙張、塑料爲主,原材料大多源於木材、石油。有專家指出,我國每年因快遞包裝過度浪費的瓦楞紙板約18.2萬噸,相當於年均砍掉1547公頃的森林。此外,快遞包裝中常用的透明膠帶、塑料袋等材料,主要原料都是聚氯乙烯,這一物質埋在土裏,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對環境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今年7月發佈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顯示,2017年全行業使用了約110.5億個包裝袋、8億條中轉用塑料袋、48億個封套、4億卷(91米/卷)快遞膠帶。有人打了一個比方,如果把這些塑料袋一個一個排起來,可以繞地球赤道280圈;擺在一個標準足球場上,則可以蓋出14000層的大廈。

  

  郵政公司使用的新(右)舊(左)膠帶對比

  04

  推行“綠色快遞” 讓膠帶“瘦身”

  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對綠色環保作出傾斜,明確鼓勵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9月1日,《快遞封裝用品》新版國標正式實施,根據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的要求,對原有標準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補充完善。

  據州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州於去年開始推行“綠色快遞”。建議快遞企業儘量不使用塑料編織袋,紙質包裝儘量重複利用,儘量減少塑料袋及膠帶的使用。同時,開展“三不”整治,即不着地、不拋扔、不擺地攤,防止快遞破損,從而減少過度包裝。

  “今年以來,我們推行了包裝減量、膠帶‘瘦身’、循環回收、品牌推廣四大計劃。”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黔西南分公司工作人員楊喬介紹說,郵政公司現在所使用的快遞輕裝箱,由原來的5層雙瓦楞紙優化爲3層單瓦楞紙,較同等體積的原標準箱減重20%。並將原寬度約52毫米的膠帶改爲48毫米、45毫米、40毫米三種寬度。“不要小看這幾豪米的改變,上萬個甚至上億個幾毫米,將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此外,我們還將推行無須膠帶密封的易封箱,雙層蓋面設計,撕掉第一層蓋面後,箱子還能循環使用。”楊喬說,同時還將推行可循環使用的包裝箱(也稱“環郵箱”),每個“環郵箱”可重複使用10次以上,破損後還能回收再造。“與傳統紙箱相比,環保包裝材質更加堅固耐用,且重複使用率高,使用成本比傳統紙箱低50%以上。”

  韻達速遞興義分公司負責人潘誠告訴記者,快遞在運輸過程中,大多是寄包過來,以前用的是塑料編織袋,損耗較大,一隻袋子只能使用兩次左右,兩三天就要消耗掉幾百只。現在使用的是帆布材質的環保袋,可以一直循環利用,即使有破損,縫補一下也能繼續使用。“我們2016年採購了第一批600只環保袋,一直使用到現在。”

  “以前打包時,膠帶使用得非常頻繁,70卷一箱的膠帶,每個月要消耗十餘箱。”潘誠說,現在使用的環保包裝袋自帶的封口膠粘性較好,一般情況下不再需要額外使用膠帶,“我幾個月前採購的三箱膠帶,到現在還沒用完。”下一步,韻達還將進一步推行綠色快遞,減少污染。(文/圖 黔西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茜茜)

  

  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衆號

  責任編輯:江江 彤彤 姝姝

  本期審稿:然然

  值班總編:鄧伯祥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中國黔西南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