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幼發拉底

  愛情在我們身上

  究竟是怎樣一種作用與反應?

  爲什麼我們會對其他人動心?

  人類最長盛不衰的話題就是愛情了。無論如何談論愛情、歌頌愛情,人們似乎永不厭倦。

  可是你知道嗎?

  從科學角度來看,愛情並不是一種情感,而是更接近服用可卡因後的那種上癮與飢渴。 愛情的產生與多巴胺的分泌密切相關,而分泌多巴胺的部位在我們的大腦中與掌管喜怒哀樂的部位是完全不同的。

  它深藏在我們大腦中最原始的區域,那個區域掌管注意力、精力、動力和渴望……

  因此愛情也可以說是生命最古老的驅動力。

  愛情並不是情感

  美國生物人類學家海倫·費什(Helen Fisher)和她的研究小組曾爲32個陷入愛河的人做磁共振成像腦掃描。

  圖片來源:giphy

  他們中有17人正在相愛,另外15人卻剛遭到愛人的拋棄。

  研究發現,無論是正在相愛的還是剛遭到拋棄的,ta們在見到心上人的照片時,大腦中某塊區域都變得異常活躍。

  這區域在大腦底部,被稱爲腹側被蓋區(the ventral tegmental Area,簡稱VTA)。

  它雖然相當微小,卻是我們大腦的驅動工廠。

  在這個工廠裏,一種叫做A10的細胞經刺激後產生多巴胺(dopamine),並將它噴灑到許多腦區域中。VTA是大腦爬行動物核心(the reptilian brain)的一部分,比控制認知思維的新皮質(neocortex)與控制情緒的邊緣系統(the lymbic system)都要原始低等。

  人們在服用可卡因後刺激的就是這個區域。

  人們喜歡把愛情形容爲毒品,這個比喻十分恰當。

  我想每個人都有這種體驗:當你愛上某人後,你日夜思念ta,渴望瞭解ta、得到ta,在一起時難捨難分。

  然而,戒掉這個癮卻不是那麼容易。

  你即使知道那個人不適合你,或並不愛你,知道你在ta的身上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可你就是欲罷不能。

  這是因爲當你得不到愛時,VTA區域的活動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使你變得更加渴求。

  同時,你的大腦中支配計算獎懲得失的那塊區域也變得相當活躍。

  你的大腦在告訴你,爲了得到更大的獎勵(ta的愛),你願意承受更大的風險(爲了得到ta的愛而赴湯蹈火)。

  圖片來源:giphy

  並且,你的大腦中還有第三個區域也在活躍着,那就是負責依戀感的。

  在依戀感的作用下,你將ta美化了,懷念跟ta在一起時的美好,希望跟ta永遠不分離。

  能不能同時愛上幾個人?

  愛情、依戀感和性慾三者相互關聯,卻不由同一個大腦區域負責,因而不是同一種腦活動。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往往把三者混淆了。

  人們常認爲,真正的愛情必定有靈有肉,真愛的雙方最終能夠白頭偕老。

  這樣的情況完全有可能,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愛情、依戀感和性慾不一定同時發生,也不一定會在同一個對象身上發生。

  在性慾階段,人們往往目標寬泛,只是尋找一個可以交配的人。

  性慾雖然不持久,但是性高潮會給人一個多巴胺的高峯,而多巴胺又是與愛情密切相關的,這就使你容易愛上一個剛與你翻雲覆雨過的人。

  同時,性高潮也會產生催產素(oxytocin)加壓素(vasopressin)這兩種荷爾蒙,讓你感到與ta親密無間、天人合一。

  這個“物色合作伙伴” —— “鎖定合作伙伴” —— “組成團隊”的過程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中演變來的最高效的方式:先有性吸引力,再不由自主地鎖定一個對象,從而節省交配的時間和能量;你對這個對象也足夠喜歡,因此願意和ta長久相處下去,這就爲生兒育女、繼續繁衍提供了可能性。

  圖片來源:giphy

  然而,這個過程雖然完美,但不是固定的公式。我們大腦中控制性欲、愛情和依戀感的區域並不總是相互連接的。

  有時,你對伴侶深深地依戀着,卻能感到對第二個人有強烈而浪漫的愛,而ta們都不能喚起你原始的性慾望——你的慾望可以在別處。

  總之,我們能夠同時“愛”上多人:從對一個人的依戀搖擺到對另一個人的癡迷,並被第三個人的身體所吸引。

  這些同步的“愛”一定不會是同種類型的,因此在我們的大腦中並不衝突。

  爲什麼愛上TA,而不是TA?

  “爲什麼是ta,而不是ta”是個神祕而複雜的問題。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既要看人的社會性,又要看人的動物性。

  誠然,大部分人更容易愛上跟自己性格類似、三觀類似、教育程度類似、社會背景類似的人,可這樣的人我們能遇到很多,爲什麼你會愛上其中的特定一個仍是問題。

  從生理上來看,當人感到神祕或驚險時,大腦也會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的量超出了正常額度,就可能把你推向那個在你眼中具有神祕感的人,或跟你一起冒險的人,讓你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愛上ta。

  從心理上來看,你愛上的人通常符合你潛意識中的“愛情地圖”。

  從童年起你就慢慢在腦中記錄下那些吸引你的人的特質,成年後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具備這些特質的人所傾倒。

  

  從性格上來看,那些多巴胺系統活躍的人往往好奇、主動、有創造力、精力充沛。Ta們也通常比較自戀,更傾向於被同類性格的人所吸引。

  而血清素(serotonin)高的人往往傳統、常規。Ta們遵守規則、尊重權威,很有可能信仰宗教,也容易被相似的人所吸引。

  睾酮(testosterone)系統活躍的人擅長分析和邏輯思辨,性格直接果斷,ta們往往尋求自己的對立面,更傾向於被一個有着較高雌激素(estrogen)、善於表達、對人際關係敏感、富有母性的人所吸引。

  

  古今中外有無數藝術家將愛情神聖化、神祕化。

  圖片來源:giphy

  隨着科學的發展,我們發現愛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神聖,它不過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原動力。

  它也沒有那麼神祕,不過是人腦的自動機制調節的產物。

  然而,無論科技再怎麼發展,無論兩性(或同性)關係再怎麼發展,我們對愛情的感受是不會變的,愛情的力量也不會減弱,因爲它早已根植於我們億萬年進化來的大腦裏了

  這纔是愛情真正的神聖、神祕之處。

  本文來自談性說愛中文網謝絕未授權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內容查閱

  Ta們竟然允許孩子在家愛愛!|各國性教育盤點 這樣做,追到心怡女孩的概率更高哦 潘綏銘:中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性教育? 爸爸媽媽,我想和你們聊聊我的性經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