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11點

一名“大腹便便”的女患者

被緊急送入小欖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室

此時

女患者已經意識喪失

處於休克狀態

四肢溼冷,血壓測不出

情況十分危急

而且,患者腹部CT提示

橫結腸破裂

患者爲何會“大腹便便”

她又面臨何種緊急狀況

導致意識喪失處於休克

原來

這位40多歲的患者

自去年患腦梗塞後長期臥牀

經常便祕

丈夫便突發奇想

自行用一根水管接到水龍頭給妻子灌腸

當天晚上病發1小時前

患者被丈夫自行灌腸後

不到2分鐘

患者自覺腹脹、腹痛、氣促

面色蒼白

家人一看情況不妙

趕緊送到醫院搶救

本想圖省事

沒想到差點因自己的無知

要了妻子的命

真是無知者無畏

因病情複雜且危重

病人被立即收入ICU搶救治療

該院普外一區關凱林副主任醫師緊急會診

完善檢查後立即手術

可憐的患者終於撿回了一條命

丈夫也終於記住了這個

大半個月後

病人康復出院

醫護人員隨訪至患者家中

進行科學、專業的康復指導

有人認爲灌腸很簡單

不就是給腸子洗洗澡嗎

把水灌進去再排出來就行了唄

事實上灌腸有許多種

如不保留灌腸、清潔灌腸等

目的不同,種類不同

對灌腸的溶液、高度、溫度、深度

要求也不同

並非人人可做或效仿

需要到正規醫院

請專業人士操作纔可

灌腸是什麼

真正意義上的灌腸法:是用導管自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以達到通便排氣的治療方法。能刺激腸蠕動,軟化、清除糞便,並有降溫、催產、稀釋腸內毒物、減少吸收,低溫溶液爲高熱患者降溫的作用,此外,亦可達到供給藥物、營養、水分等治療目的。

嚴重便祕應該怎麼辦?

如果不灌腸,便祕怎麼辦?

病急不能亂投醫,雖然目前還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便祕的方法,但在科學方法的引導下,便祕的問題是可以被逐步解決的。

拿便祕來講,應該先注意改善生活方式,爆款:避免久坐,多喫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菌菇、四季豆等新鮮果蔬,增加運動,多喝水。

這些都不管用的話,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乳果糖或聚乙二醇這些緩瀉劑。但廣告裏腸清茶、通便茶那些「給腸子洗個澡」的方式,是非常不科學的,不推薦使用。

現在“便祕”成爲了不少年輕人的煩惱

但你可知道

這可能與你上廁所不良習慣有關!

很多人上廁所都不忘記帶上手機

看微信、刷微博、打手遊等等

甚至離了手機就便便不出來了

可是這樣一蹲就是十幾分鍾

甚至半小時以上

你知道這對身體是大大的不好嗎?

小編建議各位

在“方便”時

應力爭在5分鐘內結束“戰鬥”

來看看上廁所玩手機的五大危害!!

不相信嗎?

1、吸入毒氣,易發炎

坐馬桶時,身體和有毒物質之間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時間長了,這些毒氣會進入人體內,嚴重的還會引發各種炎症。從這個角度而言,排便也應追求“短平快”,儘量減少人體和有毒物質的接觸時間。

2、蹲坑太久,得痔瘡

上廁所玩手機會延長排便時間,讓排便者長期保持排便姿勢,造成肛門充血。有研究證實蹲坑超過3分鐘就可以導致直腸靜脈曲張淤血,誘發痔瘡。此外,肛門充血還會誤導神經系統,給中樞神經系統傳遞虛假的排便信號,使肛門長期感到墜脹。長期排便時間延長,還會造成直腸黏膜脫落等疾病。

3、錯過便意,會便祕

玩手機必然會分散排便時的注意力,想便便的感覺不留神就錯過了,這樣就會導致便意遲緩或沒了便意,人爲引起便祕。“便意”對於不少人來說很珍貴,一旦錯過,就可能再努力也排不出了。覺得排便困難的人來說,不要將進衛生間視爲無聊或痛苦的事情,企圖通過閱讀或玩遊戲來消磨時間,越是這樣做,越會刻意抑制“便意”,導致條件反射消失,從而坐半天馬桶也無濟於事。

4、頭暈腦脹,腿發麻

蹲的時間太長,容易使血液向下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正常人久蹲突然起立會出現頭暈頭暈腦漲。血液的循環受阻,時間長了,細胞供氧不足,一但血液迴流,會出現部分神經發麻,有些人往往就會出現腿麻。

5、手機滑落,會破財

把手機帶進廁所,總會有各種不留意的時刻,讓手機從手上或者身上或者放置的地方滑落掉進廁所,造成財產上損失。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可真不少呢。

如果您已經形成了上廁所看手機的習慣,怎麼辦?必須告誡自己進廁所時候不要帶手機,如果有刷朋友圈強迫症,那就先刷完再進廁所。

今天是世界廁所日

提醒大家

上廁所時

還是別帶手機了

關愛身體

從今天做起~

來告訴小編

你上廁所會帶手機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