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產教融合 提升人才質量 推動經濟發展

本報訊(記者 汪宏勝)11月15日,江南大學產教融合高峯論壇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出席論壇並致辭。

張崇和在致辭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輕工業銳意進取,蓬勃發展,成爲我國重要的民生行業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17年,全國輕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4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的20.8%;利潤1.6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的21%;出口5998億美元,佔全國出口額的26.5%。輕工業的穩定繁榮,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的積極貢獻,建立了卓著的歷史功勳。

40年來,輕工行業大膽創新,成就輝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創新項目紮實推進,創新隊伍人才輩出,爲推動輕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爲開拓輕工創新發展新局面貢獻了卓越力量。

張崇和表示,江南大學是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是“輕工高等教育的明珠”。建校60年來,踐行“彰顯輕工特色,服務國計民生;創新培養模式,造就行業中堅”的辦學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創新機制體制改革,探索科技服務全新模式,爲輕工行業快速發展輸送了大量專業人才,爲行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張崇和強調,深化產教融合,是提升人力資源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將產教融合作爲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要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輕工高等院校要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努力形成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協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

張崇和指出,此次論壇,以“協同、高效、融合、創新”爲主題,以“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爲目標,緊扣時代脈搏,聚焦國家戰略,正當其時,十分必要。相信論壇一定能夠深入研討、廣泛交流,爲壯大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全面推動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積極力量。

張崇和就江南大學產教融合提出三點希望:

一是推動產教融合發展。要融合發展學科專業,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輕工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要融合建設師資隊伍,吸納企業技術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主動與大中型企業合作,建設“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要融合校企發展規劃佈局,完善教育資源佈局,加快人才培養結構調整。努力形成校企結合、同進共強、同興共榮、聯手聯動的產教融合發展新格局。

二是加強產教融合創新。要融合校企創新資源,堅持學校創新與企業創新相結合,科研創新與產業創新相結合。要融合校企創新成果,圍繞產業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與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加快基礎研究成果向產業技術轉化。要融合校企創新人才,堅持校企育人“雙重主體”。緊密圍繞產業需求,強化實踐教學,完善以應用型人才爲主的培養體系,促進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努力形成學校與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與園區連結的產教融合創新的有效模式。

三是完善產教融合機制。要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主動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學科,主動培育民生亟需專業,加快形成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要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建立市場服務體系,優化技術應用路徑,促進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要完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發揮企業產教融合積極性。努力形成需求導向、人才爲本、以產興教、以教強業、統籌推進、良性互動的產教融合長效機制。

此次現場集中籤約的項目,涵蓋政府戰略合作、服務區域創新、地方科技平臺、大型橫向項目和校企協調創新等領域的65項,總金額超2億元。

近年來,江南大學以創新驅動爲目標,以深化產教融合爲己任,着力在“融”字上做文章,深化高校與企業、教育與產業的融合;在“新”字上求突破,不斷創新運行模式,探索新制度,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實情,與地方政府、地方企業建立面對面的合作關係,完善產教融合的體系架構;在“深”字上見長效,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產教融合,爲適應新技術革命打造架構。

隨着中國經濟調整結構、轉型發展,如何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成爲當前的重要課題。此次高峯論壇的舉辦,將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匯聚企業資源支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的合作共贏,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