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最牛逼的珠寶工藝,看完你就震驚啦!

珠寶玉石是大自然撫慰人世間的精靈,珠寶工藝自然就是那雙最靈動的翅膀,他們或蒼勁、或旖旎,可傳統,亦華麗。攜着歷史的香氣,踏越萬徑星空,將數千年工藝的精髓展示給我們,將數千年工藝的故事訴與我們聽。

中國古代工藝一直以靜謐的方式記錄着我們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而珠寶工藝作爲璀璨星河中的一顆。它融合了幾千年來世代手工藝匠人的智慧和結晶:七千餘年發展的玉雕工藝,始於商代的花絲工藝,盛行於明景泰的景泰藍工藝的等。都讓我們領略到豐富多樣、博大精深的手工藝技法,絕對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以及中國珠寶巨匠聰明才智的最佳見證。

1

最博雅的工藝

玉雕

長達八千年在之久的中國玉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獨具中國韻味的玉文化使玉雕成爲了具備政治、宗教、道德、文化、財富等內涵的特殊藝術品。玉雕成熟並昌盛於封建社會,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錘鍊出了無數的能工巧匠,也成就了無數精美藝術之作。透雕、圓雕、浮雕、鏤空等數種工藝自成系統。無論是漢代的古樸,還是明清的精美奇巧,每一件玉雕作品特有的美感、情趣、風格、價值,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2

最華麗的工藝

花絲鑲嵌

花絲工藝又稱爲細金工藝,始於商代,是將金、銀、銅等抽成細絲,再通過堆壘、掐絲、編織等工藝進行造型,鑲嵌各種珍奇珠寶。明清時期,花絲鑲嵌首飾專供皇宮,被譽爲燕京八絕之一。花絲鑲嵌工藝用料珍奇、工藝繁複,是我國奢侈品的傳統工藝之一,現已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

最古樸的工藝

鏨刻

鏨刻工藝的歷史比花絲工藝更爲悠久,始於春秋,盛行於戰國。紋飾的製作手法以鏨刻、鏤雕爲主。技術難度大,對操作者有較高要求,故學此藝者不多。

在千百年的歷史更迭中,江山一代又一代,鏨刻工藝的古樸氣息卻依然留存。歷史上鏨刻工藝的傳承,多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出現。而由此產生的“老銀”文化和少數民族鏨刻工藝也因其文藝氣息吸引着人們的眼光。

4

最繁複的工藝

景泰藍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琅”,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專供皇宮貴族享用,施琺琅釉多以藍色爲主,故名“景泰藍”。

景泰藍的生產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 冶金、玻璃熔鍊等技術於一體,工藝精細複雜。需經過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活、鍍金等10餘道工序才能完成。如今的景泰藍工藝,在傳統中融入現代元素,成爲我國最傳統的出口工藝品之一。用景泰藍做成的珠寶首飾因其豐富的圖案與豔麗色彩而備受歡迎。

5

最恢弘的工藝

燒藍

燒藍工藝,盛於清代。在銀質胎面上通過磨壓、焊接掐制銀花絲等技術製成圖案,在圖案中點藍、燒藍,最後形成顏色豔麗的透明銀藍,通透靈動。是金屬製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

有別於點翠工藝的鮮活明媚,燒藍首飾單色層次豐富,顏色清透沁雅。因此,用燒藍工藝製作的珠寶首飾盛行一時。朝朝代代,燒藍工藝用純淨的調子素描着喜怒哀樂。

因其顏色特點,燒藍工藝在建築中應用廣泛。如:北海的九龍壁就是燒藍的傑作,九龍壁中顏色不同的巨龍就是燒藍工藝特有藝術效果的完美呈現。

6

其它工藝

小衆詞彙

關於工藝的那些小衆詞彙,也做一些簡單的列舉,以供學習!

累絲:將金拉成金絲,然後將其編成辮股或各種網狀組織,再焊接在器物上,謂之累絲。也稱“累金”。

錘揲:利用金、銀極富延展性的特點,用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呈片狀,再按要求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

鎏金:近代稱“火鍍金”。系將金熔於水銀之中,形成金泥,塗於銅或銀器表面,加溫,使水銀蒸發,金就附着於器表,謂之鎏金。

錯金銀:亦稱金銀錯。先在青銅器表面鑄成凹槽圖案,然後在凹槽內嵌入金銀絲、片,再用錯石(即磨石)錯平磨光,利用兩種金屬的不同光澤顯現花紋,謂之錯金銀。

炸珠:將黃金溶液滴入溫水中會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謂之炸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銀器物上以作裝飾,如聯珠紋、魚子紋等。

中國古代珠寶工藝經歷山河更替,歷史動盪,卻依然閃着榮光。而我們能做的,則是欣賞美的同時,讓美麗綻放的更加持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