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委员:有省份社会保险基金当期收支出现赤字,如何解局? 

委员郑功成提出,减税降费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还应当通过减税降费优化制度。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谈到困难和问题时称:一些省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压力也在增大,当期收支出现赤字。如何破解这些省份面对的问题?

分组审议中,委员欧阳昌琼说,降费中主要是降了社会保险费,而涉及企业、个人的其他收费降低并不多。

委员朱明春表示,最近到东北搞了社保调研,“最深切的感觉就是抚养比下降得非常快,2010年前后还是现在的全国平均水平,不到十年就变成一个半人养一个退休老人,这个趋势和我们的人口结构有关。6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逐步进入退休期,很快这个改革时间窗口就有可能过去。我们的养老改革现在已经非常紧迫,需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内需潜力进一步激发”。

委员郑功成提出,减税降费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不过光减税降费同样不行,还应当通过减税降费使我们的制度优化。“比如社会保险制度,今年以来采取的降费力度是比较大的。全国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从20%降到16%,等于降了四分之一,但仍属偏高。在降费的过程中如果不同步优化制度,那就很糟糕。有些地方本来收不抵支,将更加收不抵支,有些地方过去收还能抵支,现在变成收不抵支,所以就会制造新的矛盾”。

郑功成认为,社会保险制度其实还有大的降费空间。“比如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近6万亿,战略储备基金2万亿,总共约8万亿摆在那里,但是这笔钱分散在各地,其中1万亿在广东,在长三角。如果不加快全国统筹的步伐,降费带来的后果就不会理想,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