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他們一個是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個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祿的小統領。事事無常,瞬息萬變,未及幾年,二人的地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一躍成爲手握重兵、權傾四野的風雲人物,一個卻失去江山、僅剩下一個“末代皇帝”的空頭銜。他們就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和末代皇帝溥儀。本應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卻演繹了一段你來我往、相互利用的歷史短劇。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在張作霖接受清廷招撫之後,便以清廷的忠實子民自居,先是剿鬍匪,後是剿蒙匪,出生入死換取了清統治者的獎賞與重用。由此也有了他與剛剛登基的小皇帝溥儀的初次接軌。小皇帝溥儀賞賜張作霖頂戴花翎,並以總兵記名,擢升爲洮南鎮守使。此外,溥儀還賞賜給張作霖龍袍一件,可見對其的肯定與重視。辛亥革命之際,張作霖果斷決策,保衛清廷,鎮壓革命。這一舉動讓溥儀再次對這位忠實護主的勇士進行破格升賞,任命他爲“關外練兵大臣”,並再次賞戴花翎。張作霖感受到了這位皇帝對他的欣賞,馬上以“社稷之臣”的身份,給當時任內閣總理的袁世凱拍電,表示要武裝勤王。但張作霖的出兵並不能挽腐朽的清廷於傾倒,歷史的車輪很快便進入了民國時期,溥儀終究是退位了。但是很多清室遺民不忍清廷走向終結,因此一直積極地進行復闢活動。當 張勳於1917年6月7日,以 13省軍事同盟盟主身份,率“辮子軍”北上,敲響了復辟的鑼鼓,並於7月1日擁立溥儀爲帝,重登寶座。但是這場復辟活動中,張作霖並沒有挺身相助,只是一個在旁側觀望的態度。直到溥儀重新登基,張作霖才重回紫禁城並被封爲奉天巡撫。但好景不長,這一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復辟醜劇上演後,立即引起全國的一片聲討。很快,張作霖被提升爲東三省總督併火速進京勤王。但這個時候的張作霖怎會前去救駕,審時度勢的他立馬前去晉謁段祺瑞,並表示隨時聽候總統吩咐。就這樣,張作霖搖身一變,又成了反對復辟的“進步人士”,並向着他東北王的寶座更近了一步。

但是這一次的復辟失敗並沒有讓溥儀停止動作,他依然在衆多的軍閥中物色他的支持者,首先他就選中了張作霖。對徒有虛名的溥儀拋來的橄欖枝,此時已登上東北王寶座的張作霖並沒有無動於衷。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宣統皇帝雖然只剩下一個空名了,但其在滿蒙地區仍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可以藉助他“宣統皇帝”的名號增加自己統治上的光彩,爲進一步奪取滿蒙造勢。就這樣,兩個各有所圖的人開始了若即若離的交往。但正所謂沒有不透風的牆,兩人的交往很快就被大家知曉,坊間一度傳聞清朝的君主制度將重新建立,而此次發起重建君主制的是張作霖將軍。就這樣,看到了希望的溥儀更是加緊了與張作霖的來往。面對外界的傳聞,張作霖是置若罔聞,依然充當溥儀的“保護神”。但在直奉戰勝之後,紫禁城內得知張作霖馬上要進京給“聖上請安”,紫禁城內沸騰了。結果是事務繁忙的張作霖並沒有覲見溥儀。

但是該利用還得利用。在復辟之說漸漸平息之後,張作霖還是不會拒絕與溥儀的往來的。而溥儀也仍將其視爲重登帝位的希望所在,兩人之間來往不斷。1922年3月,張作霖做壽,溥儀特備兩份厚禮送去。第一份是壽幛一軸、如意一柄、第二份是墨兩匣、硯兩方、宣統五彩瓷盤兩件、三鑲玉如意一柄、庫緞衣料四件。1922年12月1日,溥儀與婉容舉行“大婚”盛典,張作霖馬上派人送去大洋一萬元“恭賀新禧”。1923年初,張作霖嫁女,溥儀差人備了兩份厚禮:一份是給“張巡閱使”的,三鑲白玉如意成匣,大卷綺霞緞八端,綠繡喜字中堂成軸,綠繡紅緞喜聯成對;另一份給新娘的是:細繡喜字中堂一軸,細繡喜對一副,化妝品兩匣,衣料八件。到了3月28日張作霖生辰,溥儀又送了一份大禮,並命人在大紅禮單上寫道:張總司令2月12日生辰,宣統皇帝致贈:福壽條一件、壽畫一軸、如意一柄、五彩瓷瓶一對、洋菸一匣、衣料四件。隨着奉軍實力大增,溥儀感到張作霖已有雄霸關內的實力,乃於1924年張作霖壽辰之際,花了血本送了重禮:無量壽佛一尊、三鑲玉如意一柄、五彩九桃瓶一對、五彩雙象耳瓶一對、五彩小瓷盤一對、青玉大吉葫蘆小插屏一對、打簧洋鍾一對、洋菸一匣、紅雕漆圓盒一對、綺霞緞衣料八端。此外,溥儀還於一星期後補送“萬古英風”匾額一面,並福壽字及古玩等多件。數量之多、禮品之貴重,在溥儀的“送禮史”上恐怕也屬罕見。

等到了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攆出紫禁城,並把他軟禁在醇王府內。得知此消息的張作霖很是憤怒,並馬上進行斡旋。後來在一次密談中,張作霖承諾將設法“幫助皇上並挽回殘局”,恢復皇帝的特權。但要特別小心,不要因此“引起共和派猜疑”,以免復辟君主制度之嫌。這讓溥儀大爲興奮,可是很快他意識到張作霖不過是“空言示好”,並無實際舉動。於是,溥儀前往日本使館,這就是所謂的“真龍啓飛”事件。得知溥儀出走的消息,張作霖大發雷霆:我已經主動向你示好,並承諾對你予以保護。在這種情況下,你悄悄跑到日本領事館,這不是信不過我張作霖嗎?他厲聲質問溥儀身邊的人:“只要我張作霖在北京,難道還會在醇親王府發生損害皇帝的事情嗎?”

直到1925年2月之後,溥儀轉居天津,住進日本租界地內的張園。從此,天津的張園,成爲保皇復辟派的老窩。那個時候正值奉系打敗曹、吳佔據天津,是奉系的鼎盛時期。志得意滿的張作霖再次聯繫溥儀,以示友好;還通過榮源(溥儀的岳父)給溥儀送了十萬元錢,以解其經濟拮据之苦,同時提出希望能在行館裏和溥儀見上一面。這一提議卻遭到迂腐的清廷遺老們的堅決反對:至高無上的皇帝那有屈尊去見一個民國將領之理?沒想到張作霖鍥而不捨,第二天派閻澤溥親自登門約請,並說張作霖正在住所等着他呢。溥儀力排衆議,趁天黑之際前往曹家花園密見張作霖。來到曹家花園,溥儀正往裏走之際,身着便裝的張作霖便快步迎了上來。雖然兩人素未謀面,但溥儀馬上認出了他。正在溥儀爲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個民國大人物而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能給他磕頭,受寵若驚之餘,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兩聲不協調的問候,道出了當時的滑稽。可以說兩個人之間的交往是很有意思的。不過,張作霖畢竟對溥儀是有過幫助的,因而皇姑屯事件張作霖殞命身亡後,溥儀還特意派人送去“御筆挽幛”,以盡悼念之意。

在國家大事面前,寸土不讓的老帥張作霖面對外敵的態度遠區別於他的後代,也使得東三省沒有過早的淪陷。老話說投資不過山海關,不過這早已成爲過去,尤其是作爲東北三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瀋陽更是首當其衝,房價正在良性的穩步發展,此時入手一套學府雅宅的美的瀚悅府何樂而不爲?

部分內容轉載自經典傳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