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蘇州太湖馬拉松,中國選手何引麗在衝刺階段兩次受到志願者“遞國旗”干擾,以5秒之差與冠軍失之交臂事件引發關注。

此前被認識是志願者的個人行爲,後經媒體調查及運營方回應證實,在接近終點200米處向選手遞國旗是奔跑中國系列賽事中的一個環節。

這一環節隨後又引發很多網友不滿,不少人認爲這種行爲明顯影響運動員的發揮,建議調整或取消。

昨天,該賽事運營方再次回應表示,“遞國旗”是對選手的一種禮遇,這種“慣例”不會改變。

“奔跑中國”運營方再回應:“遞國旗”是對選手的禮遇

據中新網報道,昨天(11月20日),“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運營方智美體育集團的一名負責人表示,發生在18日蘇州太湖馬拉松賽場上的“遞國旗”一事是對中國選手的一種禮遇,“是無心之過”。

“披着國旗去衝線是一個慣例,是對中國選手的一種禮遇、一種尊重”。該名負責人說:“中國選手披着國旗來衝線,這個場面是非常震撼的。披國旗衝線也表達了運動員對國家培養的一種感謝。我覺得身披國旗也是運動員非常希望的一件事情,很多運動員都會自己去準備。披着國旗衝線是一個很美好的回憶”。

他表示,“奔跑中國”對給選手遞國旗有明確的規定,“運動員是自願去選擇披國旗的,而不是強迫他們披”。對於這次的事件,他認爲志願者接到指示後沒有靈活把握,“在選手衝刺分秒必爭的時候確實應該酌情去考慮(該不該讓他們披)”。

在這名負責人看來,本次的比賽“總體還是挺成功的”,遞國旗屬於“無心之過”。

接下來,組織方會對此事對競賽者的影響進行總結,“和各個組委會再去明確、細化競賽組織和服務標準”。遞國旗這一“慣例”,他表示將不會改變。

而這一回應着實讓很多網友感覺意外:

還有人說,運營方也是好心辦壞事了……

何引麗:遞國旗志願者沒必要自責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20日下午,何引麗接受採訪時表示,志願者沒有必要自責。她認爲,對自己能披國旗深感榮幸。同時,她也表示,希望在以後的比賽中,自己能在跑完終點後再披上國旗。

18日的“遞國旗”事件,並未十足影響她的情緒,“(對志願者)我沒有感到生氣,但這個比賽結果,是挺遺憾的。”何引麗說。

2018蘇州馬拉松並非何引麗參加的首個奔跑中國系列賽事,因此,她在賽前就知道,跑到42公里處時,會有人給自己遞國旗。因此,當第一個遞國旗的志願者出現在終點前約400米時,她並不意外。

“我跟她(志願者)有對視,當時心裏想着不接國旗,不要耽誤比賽時間。”何引麗說。當時,從視頻可以看到,何引麗與非洲選手處於膠着狀態,“那時候,雙方的勝負大概各一半”,何引麗說。

但當第二個志願者出現在終點前300米處時,何引麗稱自己的確沒有想到。“那時候我的體力已經到極限,突然國旗擺在面前,我爲了防止把國旗踩到腳下,兩隻手又打不開它,只能把它揉成團,想拿回它。但是跑步時擺臂大,拿了國旗後節奏打亂了。”何引麗說。

最後,雖與冠軍擦肩而過,她坦言,沒有對遞國旗的志願者感到生氣,只是對比賽結果很遺憾。“沒有拿國旗的時候,我也不一定能拿到冠軍,但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拼全力,因爲雙方那時候的勝負幾乎各一半。”

而對於遞國旗的志願者,何引麗說,她們沒有必要自責,“她們是在執行她們該做的任務。沒有必要苛責她們,因爲她們可能不瞭解這種緊急時刻該怎樣做。”

何引麗“扔”國旗質疑者魏靜也在微博澄清,對何引麗個人沒有任何意見,建議以後的“奔跑中國”系列賽能夠等選手衝線後再遞上國旗展示。

最新進展:江蘇體育局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20日晚,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馬拉松社會活動部主任水濤向北青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田協正在瞭解情況、調查事件當中,具體情況不便透露。水濤稱,下一步將準備從組織方面考慮對賽事流程的規範。

另據《現代快報》報道,20日江蘇省體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正在積極調查事件中。

據悉,按國際田聯手冊規定,終點前只允許兩名工作人員手持橫幅帶,等待冠軍,裁判長也不可以踏上賽道。

據公開報道,智美體育從廣州馬拉松2012年開辦以來,連續6年都是廣馬的市場開發和賽事運行合作方。而今年5月前後,智美體育連續丟掉杭州馬拉松和廣州馬拉松等兩大賽事的運營權。阿里體育有限公司以超過1個億的價格(103443000元),成爲未來四年杭州馬拉松的運營者;中奧路跑體育管理有限公司在今年成爲2018-2021年廣州馬拉松賽市場開發和賽事運行合作方。而智美體育仍是2018年深圳馬拉松、深圳寶安馬拉松等賽事的運營者。

期待調查結果。

請別把破壞規則當愛國,也別把愛國當生意!

國際田聯規定,就算是裁判長在終點前也不能踏上馬拉松賽道。沒有擾亂公平的禮遇,更沒有無視規則的愛國。說嚴重點,這是典型的低級紅高級黑,更是對愛國主義的褻瀆。

國旗上飄揚着的是國家尊嚴,凝聚着的是愛國情感。侮辱國旗是一種違法犯罪,但法律絕不會被不分場合、不分情況地濫用。

我們也很欣喜的看到,幾乎所有網民都有同樣的共識:運營方說話理太偏,“禮遇”是藉口,愛國更是一種道德綁架。

愛國是放在心裏的信仰,不是形式主義的慣例。一個理性的、不進行道德綁架的社會,纔是真正成熟自信的社會。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北京青年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