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告訴周圍朋友,“我從來不炒股。”

爲什麼呢?

因爲如果他們知道我炒股就會讓我推薦。

推薦就推薦唄。

可我不想沒朋友。

爲什麼會沒朋友呢?

因爲推薦錯了我就會少一個朋友。

推薦對了呢?

對了他就會跟我說:“再推薦一個吧!”

然後就一直下去直到推薦錯爲止。

結果還是少一個朋友。

那就不給他推薦吧。

“你賺這麼多不帶我玩,真不夠朋友!”

你看,結果仍然是少一個朋友。

所以還是告訴他們,“我從來不炒股。”

這是一個投資圈子裏蠻流行的段子,下面說真事。

我確實不“炒”股的,我只做投資。

從1998年到現在,我買過的股票數量不超過10家,這10家要不就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公司,要不就是我的客戶,總之都是我非常瞭解的公司。

從1998年到現在,交易次數總數不超過100次,也就是平均每家低於10次,對,沒錯,都是長線持有。

上一輪清倉是5900點的時候,我不僅自己清了,還勸周邊同事都清掉,有人聽了,有人聽了一半,有人沒聽。好笑的是最積極的那個沒清,坐旁邊一句話沒說的那個反而全清了,半信半疑的那個清一半倒是言行合一的。

爲什麼清掉?很簡單,我不知道未來是漲是跌,但我知道後面那段收益和風險已經不對等了,所以我把錢抽出來去買了黃金,當時是672美金每盎司吧,我記得很清楚。後來黃金漲了一倍,拋掉了。有人說不對啊,黃金漲了兩倍的,嗯,理由一樣的,後面那段漲幅我不喜歡,所以不要了。

朋友問,你賺錢麼?沒賠過。

怎麼做到的?

上一輪建倉是2100點,而且還不是右側,是左側,也就是說中間被套了很久,最多時跌掉1/3,然後就放着,然後現在漲了80%了。

所以很簡單,低的時候買,套了就扔着,賺夠了拋掉,然後就別看了。

不看很重要,因爲炒股的人最大的破綻是心理:貪婪和恐懼,不看就沒有貪婪也沒有恐懼,該幹嘛幹嘛去,人生又不能只炒股。

持有最長的一隻股票十一年了,扔在那裏一直沒管,因爲是另外一個城市的另一個深圳賬戶,直到2007年證券公司打電話催我去辦第三方存管,我不想去,說:“又沒多少錢”,對方樂了,“你口氣真大”,我回頭一看,七年翻了十倍(其實不高,年化才40%)。然後我還是沒去辦,那個賬戶現在是凍結狀態,哪天翻到一百倍就取出來給自己換輛好車。

大家都說牛市好賺錢,我就呵呵了,你們知道熊市的時候會配送嗎?牛市一個漲停板是10%,熊市的十送十以後變牛市就是100%,別跟我說除權,股價都破淨的時候怕什麼除權,遲早都回來。

曾經有個朋友從來不玩股票,突然一天跑來說拿了一百多萬準備跟另外一個有門路的朋友玩“聽消息”,我勸了他很久,差點勸到“做不成朋友”,結果兩年時間就只剩十多萬出來了。

喜歡內線消息的可能不知道,做莊的也會失手,做莊也有級別,遇到更高級別的你只有抓瞎,遇到國家政策面調整你也只有抓瞎,遇到散戶不買你的帳你也只有抓瞎,遇到無良無底線的公司你也只有抓瞎。

可是人家有風險控制,有嚴格的操作規則,風聲不對立即就跑,只是逃的時候估計連襪子都來不及穿,肯定不會再去叫上你,所以你就悲劇了。

我沒消息,也玩不過做莊的,所以我不“炒”股,我只是拿A股市場當做理財工具而已,而且是可選的之一。

想玩高風險,先問自己能不能喫得消

對於股市,我還有幾點想說的。

1.投資股市的資金應該是閒錢,這樣纔不會有壓力,才能最小化貪婪和恐懼。

2.根據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設定好目標,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想玩高風險,先問問心臟喫不喫得消。

3.選擇合適的入場時機,太過瘋狂的時候不要入,賺不到就賺不到,一個人如果把所有賺不到的錢都拿來後悔,這日子也沒法過了。

4.選擇合適的個股,一定一定是你自己瞭解的,如果什麼消息渠道都沒有,什麼行業內幕都不知道,還不如找一家比較靠譜的基金買大盤指數。

5.耐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累積一段時間的盈利後,逐漸把本金抽出來,用之前的盈利去玩,這樣心態會超級平和(我父親就是這樣的,所以他心態比我還好)

7.對專業投資者來說,當然有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需要講究投資效率。可是對股市新人來說,追漲殺跌頻繁交易纔是大忌,信息不足,資金不足,心態不足,非要玩短線那就是送死吧?

後記

我不是隻做股票投資,房產、黃金、外匯、信託、實業等等都有做,風險分攤,其他高風險高收益的也虧過,血本無歸都有啊(我當年判斷歐盟會崛起買了歐元虧得褲子都沒了我會跟你說嗎?),沒什麼奇怪,股市沒虧過其實也很簡單,套了我就不管了,等漲回來再賣,那當然不會虧了,從投資效率這樣當然很傻,可是從心態和精力投入來說這樣很划算。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