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健康資訊閱讀量再創新高,達336億,平均每日閱讀量接近1億; 90後養生成熱點,更偏愛枸杞和生薑;一線城市用戶更關注健康內容;癌症熱度不減,連續兩年位居“十大最受關注的疾病”榜首。

  11月21日,由今日頭條、生命時報聯合主辦,魯南製藥特別贊助,丁香醫生特別支持的“2018算數健康大會”上, 國人健康關注度大數據新鮮出爐。

  同時,會上,今日頭條宣佈致力於打造健康內容精品化的激勵措施——“清風計劃”。國家衛健委新媒體平臺“健康中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協和醫院、生命時報等21家機構、媒體,以及陳靜瑜、範志紅等10位專家成爲“清風計劃”首批戰略合作伙伴,將強強聯合共同爲公衆提供科學、權威、實用的健康科普知識,助力健康中國。

  健康資訊閱讀量4年增6倍,熱度超世界盃

  今日頭條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公佈的數據顯示,今日頭條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數據顯示,健康資訊閱讀量高達336億.在今日頭條平臺,平均每天有2800萬人閱讀健康內容。 “我們可以看到,健康資訊消費與健康素養呈現同步增長趨勢。”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蘇婧表示。

  從熱度上看,健康資訊甚至超過全球歡騰的世界盃。持續一個月的世界盃期間,今日頭條世界盃的閱讀數爲31.5億,健康資訊則爲42.1億。而從總量看,用戶對健康資訊的消費相當於一年享受了8次世界盃級狂歡。

  90後養生偏好枸杞和生薑,一線城市更關注健康

  保溫杯泡枸杞、“朋克養生”……90後追逐養生成爲熱門現象。數據顯示,在30歲以下年齡組“十大最受關注的養生熱詞”中,枸杞位居第4位,前3個關鍵詞分別爲血管、血糖、高血壓。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在解讀數據時表示,在“全民養生熱”中,40歲成爲健康關注度的分水嶺,年齡越大對養生的關注程度越高。

  從用戶地域分佈來看,一線城市更關注健康內容,上海、北京、天津位列前3。性別方面,女性對健康的熱衷度遠超男性。女性性別指數接近男性的兩倍。“我們知道,在全球有個普遍現象,一般都是女性比男性長壽。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與疾病防控效果乃至壽命之間都存在相關性。”蘇婧解讀。

  “醫生”成年度熱詞黑馬,低頭族易患疾病上榜

  在年度閱讀量熱詞中,“醫生”以21.6億的閱讀量,殺出重圍成爲“黑馬”,榮登年度健康熱詞榜首,緊隨其後的依次爲食物、癌症、肝臟、糖尿病、患者、營養、高血壓、中醫、疾病。

  相關數據表明,“好醫生”、“搶救”、“奇蹟”等與“醫生”關聯度很高,以正向爲主。今年8月19日是首箇中國醫師節,全社會向1100多萬醫護人員致敬。僅今日頭條與國家衛健委、中國醫師協會聯合搭建的#爲醫者點贊#話題,閱讀量就高達10億,討論量達9.8萬。此外,與醫生羣體有關的熱門事件也在拉高流量。

  激勵計劃公佈,強強聯合打造健康內容精品化

  除公佈了平臺健康數據外,此次2018算數健康大會還重磅推出了未來今日頭條重要發力方向。面對健康資訊需求旺盛與健康信息良莠不齊並存的現狀,爲去濁揚清,今日頭條發佈激勵計劃——“清風計劃”。

  今日頭條泛生活中心運營總監李秋萌表示,“清風計劃”將用50億流量扶持1萬名健康領域優質創作者,全年投入1500萬用於優質內容扶持及推廣,並打造100名健康真相官。該計劃主要包括科普內容精品化、醫生IP打造、謠言狙擊戰三部分,希望打造內容趨向優質、流量回歸原創、粉絲簇擁優秀創作者的良性科普生態。

  具體來說,今日頭條將上線新養生頻道,該頻道全部創作者經過加V認證,所有內容均經資深健康編輯二次人工審覈;在健康頻道,將深入挖掘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中醫、保健、健身、心理等重要領域的優質創作者;通過機器+人工雙重審覈機制,對高閱讀量內容進行更爲嚴格的把關,一旦發現低質賬號、低質內容,採取封號、禁言、打壓等措施及時處理。

  此外,“醫生IP打造”也爲優質內容創作者帶來新紅利。平臺將通過智能推薦、智能社交、流量扶持等措施,幫助優秀創作者聚合粉絲,全面放大內容價值,豐富變現方式。具體參與方式可持續關注“頭條健康”官方賬號。

  再次,“謠言狙擊戰”重金懸賞優質闢謠內容。今日頭條將推出闢謠作者簽約計劃,打造100名“健康真相官”,並給予流量扶持及豐富的現金激勵政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