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它有着獨特的藝術美感和價值思考。似乎每一部足夠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以在歷史長河之中如同浪花的人物的一生,闡述着歷史與人類延續的永恆話題。誠然,這部作品同樣亦然如此。

首先,想要烘托出作品想要表達的宏大的價值思考,就必須創造出一個足以承擔這份宏偉重力的人物,必須塑造出一種別樣的人生經歷。而爲了讓觀衆能夠接受這種思考,還需要有一個暢通的渠道。所以,就我個人看來:《海上鋼琴師》很好的完成了這三位一體的構架。

首先是人物塑造和人生經歷的表達。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三種維度上,,這部作品運用了用了兩種特殊的抒發方式,那就是兩種視角的雜糅,以旁人的視角穿透人物的行爲模式,以自身的視角表現人物內在的情感驅動。

首先是過去,這裏大多是旁人的視角,以講故事的方式,把1900這個人物的故去經歷娓娓道來。這樣的方式極具有感染力,同時給人一種人生的傳說感。然後是現在,需要解釋的是,這裏的“現在”並非是與“過去”同緯度的概念,而是在過去的時間段中存在的現在。用人物自己的語言,行爲,情感,使故事中的形象進一步的鮮活和飽滿。最後是未來,其實在這部影片之中,人物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未來,這種未來,其實是一種對於生命盡頭的思考。

簡單說完了人物,那麼接下來需要好好談一談的就是在這部影片之中存在的,具有深刻內涵的物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鋼琴,作品的名稱中是以“鋼琴師”出現的,這也就直接說明了“鋼琴”這個物象在故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我認爲,鋼琴的存在有兩種重要的意義。第一種就是對於人物的啓迪和延續。其實隨着電影來看,鋼琴的經歷也是十分豐富的,它從一開始的存在到繼承,然後隨着時間被淘汰,破舊。這一個過程,其實代表着人物情感的變化。

第二種意義就是在於人物的對於人生的思考。在這部作品之中,鋼琴象徵着有限的世界,1900在有限的世界中可以彈奏出無限的樂曲,而當鋼琴離開了,當1900看着無限的世界的時候,他詢問着世界的盡頭,思考着生命的極限……

這部影片之中還有着很多值得思考的細節。我想要就個人的觀感,談一談其中一二。首先是關於“1900”這個名字。看過電影的都知道,主人公作爲棄嬰被撫養的時間正好是世紀的結束,所以由此得名。而如果結合整部影片去思考,其實在浩瀚無垠的時間波瀾之中,人的生命也不過短短一個世紀,“1900”作爲一個世紀的開端,同時又是上一個世紀的終結。而承擔這個名字的人物,我想初衷的目的就是希望探討生命有限和時間無限的永存命題吧。

第二個我想要談的,或許也是這部影片之中爲很多觀衆思考的問題:爲什麼主人公無法離開海洋?其實這也是標題中暗示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我就我對於整個影片的思考來評價一下。

其實在影片之中也存在這暗示,其中之一就是1900距離港岸不過幾個步伐的一幕,在定格的那一刻,主人公看見了城市,望不到盡頭的大地……最後,1900選擇回到海洋。還有就是在最後,主人公至死都願意留在海洋,在他和好友分別的那一幕,他詢問“哪裏纔是盡頭”的問題。

主人公追求的是生命的旋律,而當生命掉落在了無限的時間中,就會變得乏味和枯燥。因而1900要堅守的,始終不是海洋,而是有限的樂章。在我看來:海洋對於人來說是有限的,因爲每一次航行都有着固定的終點的港灣。而陸地對於人來說則是無限的,因爲一輩子的奔波和重複,都逃離不了陸地。

《海上鋼琴師》帶給觀衆的渺渺哲思,以一人傳奇的人生,啓迪一羣人的思考。海上的鋼琴師,彈奏出的醉人的旋律,其實就是對於這個時代延續的深思……

原創作者:流觴 嚴禁抄襲 抄襲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