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不說自己在做社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移動互聯網下的蛋,就像當初微信公衆號的興起,人手一個公衆號,成爲標配。

社羣價值巨大,但目前挖掘出來的只是滄海一粟。對羣主來說,管理社羣是一個情商與智商並舉的高難度活兒,非一般人可爲。

現在很多人建個微信羣,發發小廣告說“我在做社羣”,邀請你一起進來學習,然後進羣就開始發廣告賣貨。打着社羣營銷的噓頭賣着傳統的貨。效果真的好嗎?

社羣,僅僅只是建個羣就可以了嗎?

我第一次加入微創會的羣的時候,那天晚上沒有看手機,第二天看羣內消息幾千條。這個是我見過最活躍的羣,當時我特別好奇,爬了幾千樓看完了整個流程,深深的被微創會吸引。

互動是社羣必不可少的潤滑劑

其實我剛剛說的如果只發紅包福利,是不完全正確的。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你如果只發紅包,羣員他負責只搶紅包,佔便宜,剛剛開始,他可能比較開心有意思會說兩句謝謝。

新鮮時間一過,大家開始覺得紅包金額不大,羣沒有價值和意義,然後羣都懶得進了。

首先羣的主題跑偏了,最重要的是,羣員並沒有參與進來,越到後面越不會說話,這個羣必死無疑。

那麼如果在發福利的時候,設置一些方法,讓大家參與進來,而且設置和羣內主題相關的福利,那麼這個羣的效果會不會截然不同呢?

微創會是怎麼做的呢:他們和我剛剛說的一樣,白天準時預告,製造懸念,但是開始發福利環節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也要發紅包,但是發紅包只是將羣友吸引進羣。進羣后,他們開始玩互動性極其強的遊戲。比如說唱歌,刷屏,讓羣員主動發紅包等等。他們有一整套的互動模板。

目的就是讓羣好友參與進來,提升他們的參與度,以及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獎勵有滿足感。他們的羣天天都是幾千條消息,特別的熱鬧。

方法不同,結果也不盡相同。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待,是不是微創會的模式更加合理?所以說他們的羣能夠每天幾千跳消息,羣員每天玩的不亦樂乎。

價值輸出是社羣的核心

哈哈其實我們剛剛做那麼多的工作,其實都是鋪墊。最終的目的是爲了吸引大家進羣來觀摩你的內容輸出。

但是這個點大家要注意!!!輸出內容,不是賣貨,不是賣貨,不是賣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社羣的本質是:不是爲了賣貨,因爲賣貨也沒有結果,而是通過羣,做一個有價值的自己,真實的自己,獲得認可自己的人,成爲朋友

先思考你的客戶需要什麼,根據他們的需求,輸出相關價值,先成爲朋友,順便賣貨。

因爲你的產品可以被模仿

你的服務可以被模仿

但是你和你的關係無法被模仿。

社羣就是要先利他,和他建立好良好的關係。有了人之後,還擔心貨不好賣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