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已經成爲全人類的熱讓話題,關注水與健康的也是越來越多。飲水也是要有講究的。

1.每天把握三個時辰喝水

早上起牀後喝500毫升,下午3點鐘喝500毫升,晚上九點再喝500毫升。這是最重要的喝水時間,其他的時間,可以陸陸續續再喝大約1000毫升至1500毫升。特別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要養成有空就喝水的習慣。

2.合理飲水是成功減肥的關鍵

作爲減肥的常識,我們都知道應努力控制甜食和高脂肪、高熱量食品的攝取量,卻容易忽視了高卡水(酒精、碳酸飲料、天然果汁、湯、牛奶等)。將這些水換成無熱水或茶,減肥就會更加輕鬆。另外一個減肥的方法,就是在喫飯前喝一杯水,某種程度上會製造滿腹感。

3.飲水過熱易得消化道癌

經常飲用溫度過高的水,會使口腔、食道或胃黏膜發生炎症,長期發炎下去,可引起黏膜的質變,發生癌症。

4.患病期間多飲水

中醫學認爲,水有“助陽氣、通經絡”的功效。患病時多飲水,有助於高熱的散退,消炎止痛,排毒,但患有腎臟病、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臟病的不宜多飲水,會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反而不利於疾病康復。

5.睡前喝水防治心絞痛

缺水與冠心病發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老年人的感受器官功能下降,體內缺水而自己不知。所以經常在睡眠中或早晨發生心絞痛與心肌梗塞。建議老年人要定時定量地飲水,尤其睡前適量喝水,可減少心絞痛、心肌梗塞的發生。

5.清晨飲水防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夏季要多飲水,養成喝茶的習慣,特別是金銀花、菊花茶,既消暑,又有利於緩解病情。研究表明,上午9~10時是高血壓病發作的高峯期。清晨補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可以有效的預防高血壓病發作。每天清晨起牀後,喝溫開水五百毫升,如果一口氣喝不下,可先從200毫升開始,逐漸增加攝入量,最終達到該指標。喝水要注意緩慢,以不感到胃脹爲宜。

6.主動多飲水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體內水分容易大量丟失,血液濃縮、粘稠度增加,引發心腦血管病,甚至誘發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等口渴了才飲水,要主動多飲水,千萬不可限制飲水量。

7.每小時一杯均勻飲水預防痛風

夏季,痛風患者應加大飲水量,增加尿酸排出,每日飲水量爲二千毫升三千毫升。飲水時間要均勻,每小時一杯約二百毫升。三餐前或臨睡前更要多飲水。如果腎功能良好,痛風患者可以飲蘇打水,使尿液偏鹼性,有助於體內尿酸的排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