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腦-脾臟軸可能,至少是部分地,對壓力有關的精神類疾病如抑鬱症有着一定病理生理學上的聯繫。爲了進一步支持趨化因子作爲健康身體功能的核心要素的作用,最近的研究進一步表明這些蛋白表現出新穎的,大腦特異性的機制,包括神經內分泌功能,趨化性,細胞粘附和神經炎症。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衆籌| 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鬱症的研究進展

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52期

1,中晚年的白質微觀結構及其與縱向測量抑鬱症症狀的關係

譯者:Lenore

關鍵詞:大數據;縱向研究;神經影像;英國生物庫;白質微觀結構

背景:對抑鬱症中白質微觀結構的研究通常顯示,患有抑鬱症的人腦白質會發生變化,但此結論由於小樣本量及缺乏縱向對比的抑鬱症狀測量方法而常常受到限制。即便抑鬱症狀是動態的,瞭解其不同發展軌跡的神經生物學原理可能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

結果:丘腦前輻射中白質微觀結構的減少與所有四種抑鬱症狀的測量都有顯著相關性(平均彌散率 (Mean Diffusivity, MD):bs = .020–.029, p corr,.030)。本研究在白質微觀結構和症狀的縱向發展之間觀察到最大效應值(MD: bs = .030–.040, p corr, .049)。橫向對比中症狀的嚴重程度與連合纖維及丘腦輻射中的白質完整性降低有着特別相關(MD: bs = .015–.039, p corr, .041)。更高的平均值及較大的受試者組內差異主要與投射纖維中白質微觀結構的減少有關(MD: bs = .019–.029, p corr, .044)。

結論:這些發現表明抑鬱症狀嚴重程度、病程和受試者間差異具有一些共同及不同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上的聯繫。本研究豐富了我們對此疾病動態特徵的潛在神經生物學機制的理解。

橫向對比抑鬱症狀與彌散磁共振成像(dMRI熱圖)和顯著區域圖(腦圖)之間的關聯

參考文獻:Shen, Adams, Ritakari, Cox, McIntosh, Whalley (2019) White Matter Micro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to Longitudinal Measur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id- and Late Life. Biological psychiatry. doi: dx.doi.org/10.1016/j.biopsych.2019.06.011

2,GABA能中間神經元是氯胺酮快速抗抑鬱作用的細胞觸發器

譯者:Sheena

關鍵詞:抑鬱症;mPFC;GABA

單次麻醉劑量的氯胺酮是一種NMDA受體(NMDAR)拮抗劑,對抑鬱症患者產生快速和持續的抗抑鬱作用,解決了治療心境障礙的一個主要未滿足的需求。氯胺酮使前額葉皮層中的細胞外穀氨酸和突觸形成迅速增加,但尚未發現引發這些現象的最初的細胞觸發及其行爲作用。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使用了shRNA病毒和條件突變的組合來產生細胞特異性的敲除或缺失的關鍵NMDAR亞基GluN2B,這與氯胺酮的作用有關。

結果表明,氯胺酮的抗抑鬱作用被GluN2B-NMDAR對GABA(Gad1)中間神經元以及表達生長抑素(Sst)或小白蛋白(Pvalb)的亞型阻斷,但在mPFC中未被穀氨酸主要神經元阻斷。對GABA亞型的進一步分析表明,Sst中神經元中的細胞特異性敲除或GluN2B的缺失阻斷或阻斷了氯胺酮的抗抑鬱作用,並揭示了與性別相關的差異,這些差異與mPFC原理神經元上的興奮性突觸後電流有關。

這些發現表明,GABA能中間神經元上的GluN2B-NMDARs是氯胺酮快速抗抑鬱作用的最初細胞觸發,並顯示了針對GluN2B調節的性別特異性適應機制。

參考文獻:GABA interneurons are the cellular trigger for ketamine’s rapid antidepressant actions. Danielle M. Gerhard, Eric S. Wohleb, Ronald S. Duman. J Clin Invest. 2019.

3,趨化因子在重度抑鬱症病理生理學中的作用

譯者:He

關鍵詞:趨化因子;神經炎症

重度抑鬱症(MDD)是一種使人衰弱的疾病,其高患病率和多症狀性使其成爲導球殘疾的主要因素。爲了更好地瞭解這種精神疾病,人們已經提出了多種病理生理機制,包括單胺能神經傳遞的變化,大腦興奮性和抑制性信號的失衡,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亢進以及正常神經發生中的異常。儘管先前的發現導致人們對該病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但尚未闡明MDD的發病機理。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了慢性炎症與MDD之間的聯繫,這表現爲C反應蛋白以及促炎性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升高。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許多與精神疾病有關的神經免疫過程中,具有趨化特性的相關細胞因子被統稱爲趨化因子。趨化因子是小的細胞因子(8–12 kDa),在直接趨化誘導,白細胞和巨噬細胞遷移以及炎症反應傳播中起作用。炎症趨化因子具有誘導免疫細胞向感染部位遷移的能力,而穩態趨化因子則負責募集細胞進行修復和維持。

爲了進一步支持趨化因子作爲健康身體功能的核心要素的作用,最近的研究進一步表明這些蛋白表現出新穎的,大腦特異性的機制,包括神經內分泌功能,趨化性,細胞粘附和神經炎症。在被診斷患有重度抑鬱症,躁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檢測到患者血清中趨化因子水平升高。

此外,儘管實驗樣品和方法存在很大的異質性,但現有的生物標誌物研究清楚地表明瞭趨化因子在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中的重要作用。這篇綜述的目的是總結當代實驗和臨牀研究的數據,並評估趨化因子在生理和病理生理條件下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作用的可用證據。根據最近的結果,趨化因子可以被認爲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外周標誌物和/或治療抑鬱症的靶標。

趨化因子和它們的受體

參考文獻:Vladimir M. Milenkovic et al. The Role of Chemokin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t. J. Mol. Sci. 2019, 20, 2283; doi:10.3390/ijms20092283

4,中國中老年人羣中固體燃料使用導致家庭空氣污染影響抑鬱症

譯者: Navy

關鍵詞:抑鬱症;家庭固體燃料的使用;家庭空氣污染;傾向得分匹配;CHARLS

背景:儘管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環境空氣污染對健康有不良影響,但缺乏關於家庭空氣污染(HAP)的對抑鬱影響的證據。

目的:本研究使用全國範圍內有代表性的中國中老年人口數據集,調查了使用固體燃料對家庭空氣污染的暴露對抑鬱症的影響。

方法:通過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首先根據背景信息(包括人口統計特徵,生活方式,健康狀況和家庭經濟水平)匹配家庭燃料的類型。基於匹配的數據,在社區水平進行OLS和logistic迴歸分析,並採用聚類標準誤進行檢驗,以確定家庭使用固體燃料對抑鬱症的影響,並對潛在的混雜因素進行調整,另外還考慮了對脆弱人羣的異質性影響。

結果:作者發現當前的家庭固體燃料使用者中CES-D得分和抑鬱風險明顯更高。在對潛在混雜因素進行匹配和調整後,當前的固體燃料用戶比清潔燃料用戶擁有更高的CES-D分數,爲0.59(95%CI:0.31,0.89)。抑鬱風險的OR值爲1.26(95%CI:1.14,1.41)。五年來,固體燃料使用者的CES-D得分最高(b = 0.99,95%CI:0.62,1.36),抑鬱風險最高(OR = 1.49,95%CI:1.30,1.73)。這些關聯通常在女性,年齡在65歲及以上,BMI 25,受教育程度低,家庭經濟水平較低以及患有包括糖尿病,慢性肺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內的慢性疾病的女性中較高。

結論:固體燃料燃燒暴露於家庭空氣污染與抑鬱情緒結局有很強的關係。研究結果表明,有必要通過考慮包括家庭空氣污染暴露在內的物理環境,來加強公共衛生工作,例如控制抑鬱症的社會,健康和經濟成本。

精氨酸代謝通路

參考文獻:Yan Liu, et al., Depression in the house: The effects of household air pollution from solid fuel use among the middle-aged and older population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03 (2020) 134706.

5,脾臟中NKG2D與慢性社交缺陷壓力下小鼠的易感性和抗感性:R-氯胺酮的有益效果

譯者:Kagami

關鍵詞:R-氯胺酮;抗抑鬱;腦-脾臟軸;NKG2D;脾臟

脾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在免疫系統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關於脾臟與壓力關聯精神類疾病的關係卻並不明確。本研究探索了脾臟在壓力關聯精神類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中使用FACS技術分析脾臟與小鼠在慢性社交缺陷壓力(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 CSDS)下易感性與抗感性的聯繫。研究表明,在慢性社交缺陷壓力易感小鼠中,脾臟的體積與重量相較慢性社交缺陷壓力抗感小鼠和control(無慢性社交缺陷壓力)小鼠有顯著性增加。脾臟中的粒細胞數量,在慢性社交缺陷壓力易感小鼠中要比抗感小鼠和control小鼠有顯著性增加,而T細胞或者B細胞則無顯著性變化。有意思的是,在慢性社交缺陷壓力易感小鼠的脾臟中,NKG2D(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的表達量要比抗感小鼠與control小鼠的脾臟中有顯著性升高。

另外,在抑鬱症病人中NKG2D的表達量相比control組表達量也有升高。在使用R-氯胺酮後,社交缺陷壓力易感小鼠中脾臟的重量級體積,以及脾臟中NKG2D的表達量均出現了下降。這些結果表明,脾臟中的NKG2D可能在小鼠對於慢性社交缺陷壓力的易感性與抗感性中扮演了一定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注射R-氯胺酮後慢性社交缺陷壓力小鼠的脾臟功能出現了改善。因此,腦-脾臟軸可能,至少是部分地,對壓力有關的精神類疾病如抑鬱症有着一定病理生理學上的聯繫。

腦-脾臟軸在壓力引起的神經性疾病中可能的病理生理學機制

參考文獻:Zhang, K., Sakamoto, A., Chang, L. et al.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19). Springer https://doi.org/10.1007/s00406-019-01092-z

6,抑鬱症患者的兒童期創傷史與其大腦連接異常有關

譯者:UTCS

關鍵詞:兒童期創傷; 維度症狀; 重度抑鬱障礙 ; 腦網絡連接; 靜息狀態網絡

在輕中度抑鬱症門診患者中,抑鬱症狀和皮質醇水平的升高,以及抑鬱和認知功能之間的聯繫,並不那麼牢固。此外,皮質醇水平升高與認知功能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本研究對目前患有抑鬱(n=37)、先前曾患抑鬱(n=81)和從未患過抑鬱的對照組(n=50)被試,進行了一系列神經心理學評估。

唾液皮質醇在早上和晚上進行測定。當前患有抑鬱症的被試沒有進行住院治療,其症狀主要在輕度到中度範圍內。其夜間唾液皮質醇升高(而不是早晨皮質醇升高)與抑鬱症狀顯著相關。先前患有抑鬱的被試組和從未患過抑鬱的對照組被試的皮質醇水平差異不顯著。組間的認知特徵差異顯著,與從未患過抑鬱的對照組被試相比,當前患有抑鬱的被試組在與工作記憶相關的任務上表現得較差。當前患有以及之前患過抑鬱的被試,在注意任務上表現得都比較差。

研究結果表明,患有輕度至中度抑鬱的門診患者表現出皮質醇水平的升高,以及有限的輕度認知障礙。此外,這種輕度注意障礙在抑鬱症狀緩解後可能持續存在,這表明輕度注意障礙可能是抑鬱症的一個特徵標誌。本研究並未發現皮質醇與認知功能之間存在顯著關係。

MDD患者(A)和對照組(B)的腦網絡中的網絡角色(C);MDD患者(D)和對照組(E)的內部和成對腦網絡之間連接矩陣;網絡連接(F)之間的內部、一vs.所有其他以及成對的組間差異的P值矩陣;以及連接的皮質表面表示在所選的幾個內部連接和網絡連接之間的組間差異顯著(G;其他內部連接和網絡連接之間的相應結果在SI附錄圖中提供)。圖示爲S2和S3)。注意,G中節點的顏色對應於A中節點的顏色。F中的紅色和藍色元素以及G中的連線分別表示DD>control和MDD

顯示MDD網絡模型的CANDY圖。

參考文獻:Yu M, Linn K A, Shinohara R T, et al. Childhood trauma history is linked to abnormal brain connectivity in major depress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116(17): 8582-8590.

校審/排版:Simon/小時(brainnews編輯部)前文閱讀

1,051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抑鬱症患者血清中精氨酸代謝產物的水平差異

2,050期抑研報|中國人羣中,性別特異性COMT單倍型導致抑鬱症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