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自11月起進入今年冬防期以來,我市各級部門都加強了冬防工作,而今年與往年冬防的最大不同點就是,防控正在逐漸從“人防”向“技防+人防”改變,越來越多的部門藉助高科技手段對污染源進行監控防治。與此同時,蘭州市千千萬萬的網格員身着馬甲,走上街頭,從凌晨到夜晚,開展緊張又繁忙的維護與治理。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城市監督員們也與網格員一同,積極參與到了這場無聲的“戰役”中。

首次使用無人機監控城關區樓頂全域無垃圾

11月20日,記者在城關區數字化管理中心的監控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有序處理各項案卷,監控大屏中實時播放着各處高清探頭傳遞來的影像。據介紹,爲確保“冬防”工作有力開展,城關區數字化管理中心邀請城關區工信局、環保局、建設局、環衛局、雁灘環衛市政所對全區23個街道及151個社區的網格員開展冬防業務培訓,進一步明確了網格員在今年冬防工作中的職責。

今年,城關區充分運用技術手段,從“人防”變“技防”,採取監督員手持終端上報、視頻抓拍、市民通過微信“隨手拍”上報案卷的方式,全面開展今年的“冬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城關區首次創新採用無人機全域監控,讓違規行爲無處遁形。自今年“冬防”工作開展以來,城關區數字化管理中心的監督員共上報大氣污染類案件639件,無人機航拍6個案件,市民“隨手拍”上報68個案件。市民“隨手拍”每天都有獎勵,目前,已獎勵208690元。

“今年我們對冬防工作採集信息的方式進行了拓展,以前主要是通過一線監督員、7000多路視頻監控以及‘12319’熱線進行採集,今年又增加了無人機高空滅源和市民‘隨手拍’的方式,特別是無人機的投入,目前達到了樓頂全域無垃圾。”據城關區數字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李翔介紹,無人機有專人負責,並非每天工作,而是根據區域特性,以及一線監督員工作的情況,對人員難以到達的位置進行無人機航拍。基本上隔天航拍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設置問題處理案卷,並設置處理時間,催促相關單位儘快處理。

另據瞭解,爲了推進“冬防”工作,今年9月以來,中心已完成歷年升級改造剩餘的407個電信視頻監控普清更換高清探頭工作。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張安鵬介紹,新型技術的運用方便了工作,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補給了城市管理工作只能靠人力巡查的“短板”,破解了城市管理“盲區”,有效提高“冬防”工作精細化的水平。

人性化管理配合“雙防”讓冬防“暖”起來

冬防工作中,對於施工工地的管控一直是一項重點工作。“作爲城市管理部門,冬防以來城關區執法局下屬的多個執法中隊每天例行巡查各自轄區的施工工地,對於數字化無人機航拍的案件也第一時間到場落實整改。”11月20日,城關區執法局大氣辦負責人閆順雲告訴記者,今年冬防工作城關區執法局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對工地冬季施工管理,由往年的“一票停工制”變爲今年的“一票整改制”,更加科學化人性化。

渣土車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發揮作用的同時,也伴隨着“拋撒滴漏”帶來的路面遺撒和二次揚塵污染。在利潤成本驅使下,部分渣土車在運輸中選擇就近亂排倒,嚴重破壞市容大氣和生態環境,並造成垃圾圍城問題。冬防以來,城關區環衛局渣管所建成有形人防“紅牆”和無形技防“天眼”,讓渣土違運行爲無處遁形。

每晚,數百輛渣土車從各工地駛來,集中在城區出入口所設卡口點接受車輛市容市貌、手續、密閉性檢查,渣土平廂裝載、篷布嚴緊密閉、車體衛生清潔是防污重點。“我們在109國道、安定門和三角花園設置了三處管理站,每天24小時蹲點堅守。”渣管所業務股工作人員趙小宏接受採訪時說,這道人防“紅牆”牢牢守住了轄區渣土車輛清潔運輸底線。然而,隨着渣土車駛出城區,駕駛去向何方,垃圾傾倒何處、如何確保渣土車駛向指定消納場,成了監管之難。如何破解跨區域監管之難?城關區爲納入體制管理的轄區渣土車安裝了行車記錄儀,搭建渣土車信息化監管平臺,用“技防”助力“人防”,以“渣土車+北斗+消納場”技防模式填補了人防不能全運程全時段監管的“裂縫鴻溝”,實現了渣土車24小時無縫追蹤,這一技防“天眼”解決了遠途運輸隨意亂倒建築垃圾的難題。

人防“紅牆”和技防“天眼”的“雙防”銜接並用,加上人性化的管理,互補短處、相互取益,更好地促進了冬季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工作開展,也讓冬防工作“暖”了起來。

環衛作業人機結合“以吸代掃”減少揚塵

除此之外,雁灘環衛市政所通過冬季“以吸代掃”的方式,精細化高標準作業,更加有效地遏制道路揚塵。雁灘環衛市政所環衛辦副主任彭正龍告訴記者,城關區雁灘環衛市政所對重點路段和區域實行“常態化無縫保潔”,加大保潔力度,及時清理撒漏、亂倒的渣土,保證道路整潔暢通。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機械化作業率,天水北路、603#路、605#路等主要道路全部實行機械化清掃和高壓清洗,其他次幹道根據道路狀況實行機械清掃和人工保潔的方式進行作業,最大限度地減少保潔過程中造成的揚塵。

與此同時,城關區環衛局也在本月將機械化作業模式調整爲冬季模式,帶水作業的洗掃車作業任務由吸塵車擔當,並對轉換爲冬季作業模式的人員、車輛、路線、作業時間進行了安排,分早、中、晚三個班次,每班安排20臺吸塵車在規定時間段內對城區主次幹道開展循環吸塵作業,並預留出8臺洗掃車,在氣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上級指令對城區主要路段開展洗掃作業,最大限度保證主城區道路乾淨整潔。同時,爲有效避免8臺洗掃車在作業中設備可能發生結冰的問題,在作業前爲車輛加註熱水開展作業,既保護了設備安全,又保證了作業的正常開展。

今年冬防工作開展以來,僅在本月城關區採集涉及冬防的各類案件1000餘件,目前,結案率達到了90%。該區各部門的冬防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網格化管理平臺讓網格員事半功倍

對於很多蘭州市民來說,“網格員”這個詞並不陌生,但是網格員究竟怎樣直接面對羣衆開展工作。張掖路街道辦事處貢元巷社區的崔延偉帶着記者,體驗了他們“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網格化管理工作。

每天清晨,貢元巷社區的網格員崔延偉就會騎着共享單車前往工地,查看二次揚塵的情況。用他的話來講,社區面積大,走路過去很是浪費時間,只有騎上自行車才跑得快,走的地方多。在崔師傅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貢元巷轄區內的一家小喫店。進入店內,房間裏暖意洋洋。據崔師傅講,去年冬防工作開始後,就爲這裏的小商店統一安裝了暖氣,相比原來,不僅店內衛生乾淨了很多,也爲保證“蘭州藍”做了貢獻。

作爲城市一線的工作人員,網格員在服務羣衆的過程中,承擔着信息採集、綜治維穩、勞動保障、民政服務等多項工作的同時,還負責各自片區的“冬防”。如此繁雜沉重的工作,如何第一時間快速的反映給相關部門,這就要靠他們手中的“智能寶”了。所謂的“智能寶”,其實就是一個手機網格化管理平臺,通過它可以將“小廣告”、不文明施工、亂擺攤設點等內容,上傳到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三維網絡化大廳,進行信息化管理。

“貢元巷社區有着2.6萬平方米的管轄面積,常駐人口有800多戶,冬防工作一開始,社區裏不到20位的網格員就開始了早上7點晚上10點的工作,信息量大不說,辛苦還不言而喻。而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網格化管理平臺讓我們工作更加精細,效率也更爲快捷。”崔延偉說。

150位監督員跑遍城關區大街小巷

對於網格員來說,城市監督員的工作也是不可小覷。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監督科科長陳莉敏告訴記者,冬防工作開始後,城關區150位監督員在轄區內的大街小巷開展“全覆蓋、無縫隙”的監督工作。

“冬防工作的着重點從11月開始到來年的3月份,我們的工作重點以大氣污染爲主。”在張掖路東側的一處施工工地上,陳科長介紹,工地如果覆蓋不全面的話,監督員可通過手機的管理系統,進行拍照,將問題上傳到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指揮大廳,再派給相關負責部門,待問題處理後,監督員到一線,進行反饋和上傳。說話間,陳科長對此處工地進行拍照、上傳的工作。

“相對於網格員來說,我們監督員使用的手機管理平臺有着不同。”陳科長說,網格員反映的問題是直接上傳到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三維網絡化大廳,需自行解決,而監督員發現問題後,則是直接上傳到城關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指揮大廳,問題屬於哪個職能部門就由哪個單位解決。當問題解決後,作爲監督員的他們,再進行二次覈查。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