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規劃先行,繪製發展藍圖;依託優質項目,引領產業轉型方向;打造高新技術園區載體,促進高端創新資源加速集聚;撬動人才智力支撐,夯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後勁;擦亮嶗山金字招牌,爲精準轉調提供強大支撐……在青島市嶗山區按下新舊動能轉換快進鍵後,全域發展提質增效蔚爲大觀。全區搶抓機遇、大膽探索、創新求變, 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爲突破口,實幹當先、奮發有爲,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構建起了具有長足發展動力的創新驅動系統。 ”

  

  0 1

  下好創新先手棋

  精準佈局戰略性新型產業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必須着力打造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個重要新引擎。不難發現,嶗山區在產業佈局上,立足區域優勢,高點定位,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創新驅動力更加澎湃。在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視野下,嶗山區精準、系統、前瞻性地謀劃創新體系發展,騰籠換鳥,敢爲人先,主動培育多產業創新主體,建載體、聚產業、創平臺、引人才,目前全區構築了智慧產業、智能製造、虛擬現實、生物醫藥、微電子、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生產性服務業“6+1”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點與面齊頭並進,加快打造青島中央創新區。

  在空間科學規劃上,在青島濱海大道沿線,重點佈局了高校院所、大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等高端研發機構,形成“環渤海”地區高端研發資源聚集帶;在株洲路及周邊地區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打造金株創業大街,形成山東半島高端產業隆起帶;依託各大高校及專業運營機構,建設了青島國際創客社區、青島創客大街等高端衆創空間,形成創業領軍人才匯聚帶;推進百萬平米的青島國際創新園建設,建成虛擬現實大廈、智慧產業園、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等特色樓宇羣,形成“一樓一產業”、“一樓一園區”的整體佈局,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創新創業核心區,“一區三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架構初顯。

  02

  依託優勢資源

  高端產業發展態勢領跑全國

  構建載體整合優勢資源,強化政策創新吸引優質項目落戶,嶗山區也交出了堪稱典範的答卷。通過“築巢引鳳”打造國家級研發中心,已構建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北航青島研究院等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家級創新平臺;通過“高端引領”,建成了國際創新園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科技園區;出臺“一業一策”精準產業扶持政策和吸引高層次人才、精準招商系列配套舉措,積極引進集聚虛擬現實領域高端科研機構、人才團隊、產業項目,目前全區虛擬現實企業及研發機構累計達80家,培育出鷹圖軟件等2家VR領域瞪羚企業,推動VR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加速蝶變,虛擬現實產業發展領跑全國。

  “VR產業蝶變“也是嶗山區高端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代表作。2016年5月,嶗山區提出打造“中國虛擬現實產業之都”的戰略構想,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這個構想已經展現出大有可爲的生動景象:國內首個國家級虛擬現實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拉開大幕,全國唯一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掛牌運營,一批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相繼落戶、競相發展。在嶗山,VR源頭創新已經站在了國內最前沿,產業發展態勢也領跑全國,這也彰顯着嶗山正以最大的誠意,從構建生態系統的高度全力打造政策最優、載體最廣、機制最活、服務最好的創新創業樂土。

  0 3

  人才賦能

  創新“後備軍“撬動新動能

  在這片高新技術產業活躍發展的前沿陣地上,高素質人才發揮空間巨大,嶗山區創新高層次人才激勵和服務機制,在專家公寓、醫療、教育、創業平臺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

  嶗山區致力於挖掘人才在轉型發展中的撬動作用,以人才智力優勢爲支點構築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以人才的開發推進轄區轉型發展的新驅動。堅持招商與招才並舉、引資與引智並重,推動“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同頻共振,爲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儲備後備力量。目前,全區彙集了趙沁平院士領銜的一批高端人才,引進了北京大學汪國平教授團隊、北京師範大學肖永亮教授團隊、北京理工大學王湧天教授團隊等一批虛擬現實領域高層次人才團隊,全國60%的虛擬現實人才團隊資源在嶗山彙集,每年可以爲VR產業培養1200多名畢業生,爲產業發展培養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後備軍”。

  這些創新要素的集聚,使得一個助推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優良生態環境正在嶗山區快速形成。當前,嶗山區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成果豐碩、品牌彰顯,以高標準、創新爲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形成,城市區域發展的內在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不斷增強。

  來源:齊魯晚報

  【往期精選】

  “回眸40年” | 金鳳凰展翼金家嶺 老村莊蝶變金融區

  校名徵集——嶗山區4所新建學校等您來起名!

  掃描/打開大圖來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