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作者: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11月16-18日,由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主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我校環境與規劃學院、黃河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地理學會承辦的“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2018年學術年會暨博士生博士後論壇”在開封舉行。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第二屆副主任委員黃河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米文寶(寧夏大學)、海春興(內蒙古師範大學)、任建蘭(山東師範大學)、秦耀辰(河南大學)、苗長虹(河南大學)等出席了大會,太原師範學院原黨委書記、汾河流域科學發展中心主任王尚義,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工王道席,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許學工,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我校環境與規劃學院院長傅聲雷等知名專家學者與會。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寧夏大學、山東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太原師範學院、河南大學等30餘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開幕式由第三屆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副主任委員、我校環境規劃學院常務副院長喬家君教授主持。

在17日開幕式上,大會宣讀了中國地理學會《關於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換屆的通知》,經中國地理學會十一屆十二次常務理事會議研究,決定聘請苗長虹爲第三屆黃河分會主任,聘請劉峯貴(青海師範大學)、張明軍(西北師範大學)、鍾豔霞(寧夏大學)、周瑞平(內蒙古師範大學)、董治寶(陝西師範大學)、牛俊傑(太原師範學院)、喬家君(河南大學)、王成新(山東師範大學)爲黃河分會副主任。

苗長虹在致辭中回顧了分會的發展歷程及舉辦的歷次會議。他表示,分會在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會的領導下,在陸大道、劉燕華、傅伯傑三任理事長的親切關懷下,在李小建主任及各位副主任的精心組織下,緊緊圍繞黃河流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面向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學界和社會的高度關注,新一屆黃河分會將繼承黃河分會的優良傳統,發揮人才、機構和區域等優勢,爲黃河學構建、黃河生態文明建設、黃河文明覆興做出更大貢獻。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原副主任米文寶教授肯定了黃河分會在促進黃河流域地理機構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的貢獻,對新一屆黃河分會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傅聲雷教授介紹了河南大學地理學科的發展狀況,對與會專家學者長期以來對河南大學地理學科的支持和關心表示衷心感謝。

大會圍繞“黃河流域資源環境與城鄉發展”主題,就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黃河流域城鄉發展、黃河流域鄉村振興、黃河水庫泥沙資源利用、黃河中下游河道變化、黃河流域沙漠和黃土高原治理、水資源協調及生態安全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大會交流,先後做了《新時代中國區域發展新格局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苗長虹,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授)、《不同類型沙障對土壤性質影響研究——以騰格裏沙漠東南緣區爲例》(海春興,內蒙古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星海湖溼地生態安全評估與預警研究》(鍾豔霞,寧夏大學科技處副處長、資源環境學院教授)、《黃河下游及入海流路近期變化》(黃河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基於水資源和生態協調的黑河東居延海合理水面面積研究》(蔣曉輝,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黃河中游淤地壩減沙作用及趨勢》(史學建,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中國房屋空置(“鬼城”現象)的空間識別研究》(潘竟虎,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全球生產網絡、戰略耦合與區域發展——以鄭州富士康爲例》(趙建吉,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等8場大會主題報告,並在16日博士生博士後論壇上,特邀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工王道席和喬家君教授分別作了《水庫泥沙處理與資源利用技術研究及實踐》、《黃河流域專業村區位及其時空演化》兩個主題報告。

大會組織了黃河流域人地關係與城鄉可持續發展、黃河流域資源環境變化與城市-區域響應、黃河流域產業發展與區域協同等三個分會場報告,並首次舉辦了爲期1天的“博士生博士後論壇”,爲博士生、博士後等青年科研人員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先後有16名博士生、博士後作了高質量的精彩報告,取得了良好效果。

會議閉幕式由黃河分會副主任周瑞平教授主持。黃河分會苗長虹做會議總結。他表示,本次大會專家報告質量和青年學者參會論文質量高,討論主題集中,交流比較充分,展示了學界對黃河流域資源環境、黃河開發治理、黃河沿岸地區城鄉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動向,促進了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區域學術思想和技術方法的交流融合,體現了以黃河、黃河流域和沿岸地區爲對象開展多要素綜合集成的學術取向,對今後學術活動的組織提供了有益的借鑑,他號召大家圍繞黃河流域生態脆弱性、經濟脆弱性、制度路徑依賴性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協同攻關,爲黃河生態文化經濟一體化支撐帶建設出謀劃策。黃河分會王成新副主任代表下一屆會議承辦單位山東師範大學發言,熱誠歡迎與會代表到好客山東參加黃河分會2019年學術年會。爲鼓勵青年學者和研究生的學術研究,本次會議評選出8篇青年優秀學術論文,在大會閉幕式上進行了表彰。

本次學術年會是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換屆之際舉辦的一次學術盛會,也是歷年黃河分會參會和報告人數最多、內容最豐富的一次盛會,創新了會議的組織方式,召開了第三屆黃河分會委員會議,對黃河分會今後四年的工作進行了謀劃和安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