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以般若爲本”——《金剛經》研習(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研習——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學習

綱要:

【般若攝無量義:性體空寂,我法俱遣,情執盡空,得無所得。】

般若是智慧,裏面含無量義,這是真實的無量。般若之體是空、是寂。空不當作「無」講,爲什麼叫它做空?因爲它沒有形相,我們眼睛看不見;它沒有音聲,我們耳朵聽不見;它不是形體,我們摸不到,不但摸不到,我們起心動念去想也想不到;它有,它不是沒有,它真有,所以就用空字來形容它,說它的體是空。寂就是定的意思、清淨的意思,絲毫都不染,一塵不染。不但裏面沒有「我」,也沒有「法」,就像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這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本來無一物就是「我、法」兩邊都離開了。離就是不執着,也就是《金剛經》裏不住的意思,應無所住,不住的意思。遣是放下、捨棄。

情執盡空,「情」是起心動念,貪瞋癡那就是很嚴重的情執。微細的情是動念,起心動念是微細的情;貪瞋癡,太粗了,太粗淺了。「執」是執着。這兩個字,實際上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着而不能證得」,情是妄想,執就是執着。可見得情執就是妄想跟執着。妄想執着去掉,自性就恢復,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所以,爲什麼要把情執放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今天變成凡夫,在生死輪迴受這樣的苦,就是情執不肯放下。爲什麼不肯放下?沒搞清楚,不知道它是什麼事情,其實情執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這個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情執也是虛妄,不是真的。但是你把假的當作真的,堅固的執着,這個虧喫大了。

得無所得,佛得無所得,菩薩得無所得。試問問,我們有沒有得?我們還是得無所得,你自己以爲有得,錯了!那才真正叫情執,迷惑顛倒。得無所得是真的,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覺悟。

底下這兩句說得很好,「生知」,生是衆生,衆生的知見,衆生以爲「諸法緣生」,這也是佛常講的,佛不講衆生也發現了。現在西方很多科學家發現一切法是緣生的,他們將一切物質分成分子、分成原子、分成電子、分成粒子,曉得這個東西是因緣生法。他不叫因緣,但是跟佛法因緣講的是一個意思,他懂得。但是「未見本性」。近代的科學家比上一代要進步很多,譬如近代的科學家曉得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質的現象是什麼?愛因斯坦認爲是「場」。場是什麼?中國人翻作「場」,是能量集中而產生的一個現象,也有科學家說這是一切物相波動的現象。這些說法,跟我們佛法相當接近。佛在大乘經裏面告訴我們,物質現象從哪裏來的?《唯識》經論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妄想;「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爲緣長六粗」,發展爲十法界依正莊嚴。物質是從無而有的,換句話說,「有」是從「空」裏面變現出來的,它的體是空寂的,所以「有」不是真有,有叫幻有,在佛法裏面叫妙有,不是真的有這個東西。科學家雖然講到「場」,講到波動,還沒有見性,還是凡夫知見。凡夫「逐相而轉,迷而不覺」,這就苦,所以他沒有辦法超越輪迴,這個輪迴的界限很難突破。

佛知道,佛知「緣生性空」,他見性了。他知道一切現象,緣生的現象,體是空的,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是沒有自體。「有即非有」,有跟非有是一不是二。《心經》上常講「色即是空」,色是色相、是物質,它就是空。不是說色等於空,不是的,本身就是空。

「當體即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個話很難懂。你要是真正懂得,那你就很自在,就很快樂,你好多煩惱都沒有了。我們沒有法子,還用比喻來說,《金剛經》最後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佛舉這個比喻教我們觀想。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兩個人睡在一起,各人做各人的夢,同牀異夢,兩個人沒有做一樣的夢。當你作夢的時候,如果你是學佛的,學佛學久了,佛法的印象比較深刻,在夢中忽然想到,我現在在作夢,夢裏面那些現象,問問是不是當體即空?確實。拿《心經》上的話,「色即是空」,夢即是空,空即是夢,空跟夢是一不是二,你從這裏去體會,真的。常常這樣子想、這樣觀察,然後再看看我們現前這個花花世界,一切衆生,就跟作夢沒有兩樣,一樣的。

一切萬法,當體即空,有即非有。有跟非有,空跟有,是一不是二。我們今天在佛法裏最難明瞭的,就是把色跟空看作兩樁事情,兩個怎麼合都合不來,不曉得它根本就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金剛經》裏面發揮這個道理的經文很多很多,所以要曉得當體即空。當體即空,就不迷,就不會隨着境界去轉。換句話說,不會受外面環境的誘惑。因爲外面境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就不會受它欺騙,不會爲它所轉。換句話說,不會去爲它做牛、做馬、做奴才。世間人真是可憐,佛看到,「可憐憫者」,都在那裏作夢,在夢中造業,苦不堪言。佛跟衆生,對於宇宙人生真相覺悟不一樣,所以衆生在迷,佛覺悟。

【因迷而成六道,因悟而有三乘。】

六道輪迴從哪裏來的?迷來的,迷了這就有六道。爲什麼會有六道?迷有淺深不一樣,迷得淺一點是天人,天上還有天,天有二十八層,迷得輕的在天,迷得重的就往下墮落,最重的就是地獄,六道里面都是迷。覺悟也有究竟、不究竟,換句話說,覺悟功夫也有淺深不一樣。究竟圓滿覺悟的,那是佛,少分覺悟的是聲聞、緣覺、菩薩;覺悟一乘比一乘高,不圓滿,所以覺悟有三乘。這就說明十法界是怎麼來的,佛常講十法界是依迷悟淺深不相同,而說三乘六道,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

◎文據: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淨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講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