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饅頭頭要想鬆軟蓬鬆賣相好,第一要掌握好麪粉溫水酵母的配比,這個配比的水與酵母是隨四季變化而增減的,在此基礎上揉好面,具體來說是外表光滑內部細膩,然後進行第一次發酵近2倍大,只有在做好基礎工作才能談的上二發,便於詳細瞭解,進行詳細闡述。

饅頭

包子

一是麪粉水酵母的配比。饅頭和的面與包子和的面一般少5%左右,在這裏以包子爲例,現在是冬季麪粉水酵母之比爲100:60:2,有些麪粉喫水多甚至能達到65,我們應該瞭解水其實也是可起到醒發作用,春秋季麪粉水酵母的配比爲100:55:1.5,夏季麪粉水酵母配比爲100:50:1,這個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與麪粉喫水量而可增減2%左右。也可在水裏加些白糖目的是促進發酵,還可以加些精練大油目的提高賣相和口感。上述工作做好後,就要進入揉麪程序,目的是使麪粉筋力成形,水和麪充分結合,揉到位的標準應該是外表光滑內部細膩,外表光滑可用手摸眼觀,內部細膩可切開後觀察,這是就進行第一次發酵,實踐中也有的直接做生坯,但經過我們研究和客戶的反應,有第一次發酵口感更好些,這也應了麪粉加北酵母有個反應過程不應省略,所以此方法不推廣,還是按千年來傳統的方法程序來做好些,第一次發酵的要求是溫度爲35到40度間溼度爲70多,只有在此環境中,才能在半小時內醒發到2倍大,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可取,溼度過低麪皮幹過高麪皮粘都不利於好的成形。

一發好的麪糰

包子

二發好的包子

出籠的包子

二是二次醒發的標準及識別方法。在一發達到2倍大後,一是排下氣即可做生坯二是再次揉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二者各有利弊,只排氣好處是二次醒發時間短缺點是嚼勁不夠,再次揉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成品賣相好有嚼勁,缺點時二次醒發時間稍長,等生坯全做完後二發,其環境溫度溼度尤其重要絕不可忽視,重要的程度比一發的環境溫度溼度更嚴格,具體來說也是溫度爲35到40溼度70到80,一般包子店可放發酵箱,定在醒發檔位就可很精準達到要求,沒發酵箱相對而言就差些溫度和溼度都不會太精準,這裏推薦用蒸鍋進行二發,把鍋裏水加熱到70度左右鍋裏環境溫度溼度就可達到要求,但每十分鐘左右還得再加熱,如醒發二籠以上每隔十分鐘上下籠屜還要交換一下。那麼包子二發標準是什麼呢,嚴格的說沒標準,但實踐中,有十五分鐘就好,從形態上來說包子微變大鬆軟外皮粘手就可定義爲二發的識別標準。饅頭除前述標準外還得明顯變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