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訊(記者 卜一珊)體重660克,身長30釐米——3個月前,新生兒“小康康”的出生,刷新了我市歷史上救治的最輕體重早產兒紀錄,被稱爲“手掌天使”。經過市一醫院的搶救治療和精心呵護,“小康康”在與生命抗爭了91天后,身體各方面已趨向好轉,情況穩定,並已出院。

3個月前,“小康康”在市一醫院降臨到了這個世界,可是他是一名胎齡僅僅只有26周的早產兒。剛出生時,皮膚薄而嬌嫩,瘦弱不堪,身長僅30釐米,體重660克,嬌小得只有成人巴掌那麼大,身上的所有器官都還沒有長髮育齊全,並且完全不能自己呼吸,生命極其脆弱。醫務人員立即給他插上了氣管導管,並轉運到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同時,把“小康康”安置在恆溫保溼的暖箱中,就像呆在媽媽的子宮裏一樣,儘量避免外界的刺激。

由於胃的發育沒有完全,“小康康”不能自己進食,只能通過鼻管飼——用一根軟管經鼻子口腔插到胃裏,而且每隔兩小時只能喂0.5毫升奶。

要將這麼小的嬰兒保住,可謂是困難重重。出生當晚,醫院成立了醫療、護理團隊,連夜開會討論並擬定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通過多科協作爲“小康康”的診治提供安全保障,搭建生命通道。

“所有的醫務人員都非常嚴苛,她喫的每一滴奶汁,輸的每一滴藥液,甚至是排出的每一次大小便都要計算得很精準。”醫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護士爲了準確記錄“小康康”的尿量,每次都使用一個棉球來收集,然後再稱重量。

新生兒、PICU護士長張銘鷹說,都說早產兒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新生兒NICU就是補好蘋果的地方,我們就是補好蘋果的這羣人。“收治這麼小的孩子,對護理來講是極大的挑戰。”張銘鷹直言,“小康康”出生當日就成立了極早早產兒特護團隊,精心制定護理計劃和措施,根據孩子的病情進行適時調整。從皮膚護理、感染防控到營養管理再到袋鼠式護理,始終以堅持家庭爲中心的護理模式,爲家長講授護理知識和技能,讓家長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治療和護理當中。

在醫務人員和家屬的共同努力下,“小康康”情況變得越來越好,取掉了嘴裏的氣管導管,能在呼吸機的幫助下自己呼吸;第43天,他能自己喝奶了,而且“飯量”也逐漸增加;第69天,徹底脫氧了,可以自己呼吸;第91天,體重達到2.17千克,奶量達到400毫升每天,體重增長趨勢良好,終於可以出院了。

“‘小康康’很堅強,全部‘闖關’成功。”該負責人官曉豔介紹,這不僅創造了一醫院救治早產兒的新紀錄,更刷新了我市醫療機構的同類紀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