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位門診患者,到第25500位門診患者

從第一位住院患者,到第1800位住院患者

從第一例手術,到第800例手術

從第一個新生兒,到近300個新生兒

開診200多天以來,鄭東院區不斷地刷新紀錄,走向新高度。

“希望大家要做開拓者、創業者、引領者、形象大使”

開診當天,院長郝義彬鏗鏘有力的話言猶在耳,至今振奮人心。

郝院長說,“鄭州人民醫院總部是‘孵化器’,擔負着孵化專業、培養人才、孕育技術、探討模式等的任務,鄭東院區就是‘練兵場’,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在這裏進行檢驗和演練,成熟之後,實現對總部的引領和在集團內的複製推廣,從而帶動總部和集團的共同發展。”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家有溫度的精品現代化醫院。

帶着這份激情,這股力量,這種精神,這個重託,鄭醫人擼起袖子,用心描繪藍圖!

200多個日夜,大家卯足了勁兒!

200多個日夜,大家有歡笑,有眼淚,有開心,有無助……

200多個日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200多個日夜,患者感受到了鄭東院區的溫度。

200多個日夜,周邊居民記住了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的名字。

……

這些,凝聚了鄭醫人的智慧與汗水,濃縮了鄭醫人的拼搏與奉獻。

開診伊始,醫院即實行無假日門診,爲患者提供與工作日同質化的診療服務。

5月12日,鄭東院區首個新生兒誕生,產婦激動地說:“在這住院期間,感覺醫護人員特別隨和、熱情、親切,感覺就像自己的家人!特別符合你們提倡的‘家庭化’這個概念。”

新的生命,預示着新的開始。

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到目前的近300個新生兒。

家庭化產房,讓分娩迴歸自然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目前,家化產房處於一牀難求的狀態。

伴着新生命的到來,家化產房處處彰顯欣欣向榮的景象。

年輕的母親劉女士喝下200餘毫升的殺蟲劑。

急救人員的迅速反應,重症人員連續48小時的全力奮戰,全院多學科的聯合救治,將患者生生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農民工幹活時被砸傷,需急診手術,而當時住院手術費用不夠。骨科主任田明波當即決定,絕對不能因爲費用而耽誤治療!第一時間爲其實施手術。

年已古稀的王大媽在接受肝癌聯合脾臟、膽囊切除術一週後順利康復出院,臨走前她眼中噙着淚水,拉着我們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建業球員卡蘭加賽場上與球員衝撞脾破裂,被緊急送到鄭東院區接受脾切除手術。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讓他感動不已,他說:“我簡直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對醫護人員的感謝!”

多位外籍貴賓稱讚鄭東院區服務高標準,設施夠智能,技術夠精湛。

醫院先後爲1000名農民工、近2000名出租車司機、近百名外來務工子女提供免費的體檢服務;

組織醫務人員走進97個社區,開展了145次公益活動,爲萬餘民衆帶去義診服務;

爲500多名中小學生、家庭成員進行急救培訓。

在公益的路上,我們堅持不懈……

時間總會忠實地記錄下奮鬥者的足跡

上天也總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

用力奮鬥,纔有分量

向前奔跑,才能抵達

如今的鄭東院區,

猶如一輪光芒萬丈的朝日,冉冉而升。

猶如一個活力四射的青年,熱情奔放。

日均門診量近500人次,

住院患者近200人,

……

數據在不斷刷新,我們的信心在持續增長,

感恩院領導的智慧領導

感恩職工們的無私奉獻

感恩患者們的一路追隨

成績只代表過去,接下來,我們還有更加緊迫的任務!

只有保持奮鬥精神,保持創業姿態,才能賡續百年鄭醫的精神血脈,在新時代破浪前行。

用行動詮釋擔當,用發展贏得尊重

不忘初心,行穩致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