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自我診斷

肩關節的運動主要由4個關節參與完成,即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胛胸壁關節。肩周炎主要累及盂肱關節,可持續數週至數年,其發病特點是逐漸出現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受限。肩周炎有一定的症狀特徵,由此我們可以進行自我診斷。

症狀表現

肩周炎很少兩次累及同一肩關節,好發年齡與肩關節發生嚴重退行性病變的年齡一致。因患代謝性疾病、營養不良、心臟病或更年期綜合徵而致身體虛弱的人,更容易罹患此病。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調整桌面高度,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前屈;如果使用角度爲10~30度的斜面工作臺,更有利於頸部健康。

轉動頸部

應在工作了1~2小時,做頭頸部的轉動,動作應輕柔、緩慢,達到最大運動範圍。

夾肩運動

兩肩慢慢緊縮,保持3~5秒鐘,再把雙肩向上提起,堅持3~5秒鐘,重複這個動作6~8次。

遠眺

眼睛聚焦視物也會引起頸椎的緊張,每當伏案一段時間後,應抬頭向遠望1分鐘左右。這樣既能消除疲勞感,又對頸椎健康有利。

和其他肩部疾病一樣,疼痛是肩周炎最主要的特點,疼痛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剛開始發病時,肩部只有輕微的疼痛。之後疼痛遍佈整個肩部,包括肩部前後、上下以及內側。症狀較重的人,疼痛感可向下發散到手臂,放散到耳部、頸部、枕部。開始時疼痛是呈間斷性的,但隨着病情的發展,逐漸變爲持續性的。受牽拉、受撞擊時疼痛會加重。在夜間,疼痛也會加劇,使患者夜不成眠甚至半夜被痛醒。

疼痛還可以引起持續性的肌肉痙攣。當肩關節的疼痛與活動限制到達某種程度後,疾病便不再繼續發展,疼痛可逐漸減輕,關節的活動功能也逐漸恢復。

自我診斷

1.患者年齡一般大於50歲,隨着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也提高。

2.肩關節周圍有明顯的壓痛點,一般無放射痛。

3.患者做肩關節上舉手抱頭(如梳頭動作)和後伸(雙手做背手動作)運動時,患側肩部疼痛加重。與健康一側的肩關節相比,患側肩關節活動的幅度明顯變小。做雙上肢外展動作時,患側上肢不能伸到水平位,如果勉強將患側上肢伸平到90度,身體會出現向健康一側傾斜的現象。

4.肩關節可有肌肉萎縮現象,以三角肌萎縮最爲明顯。

本節名詞

①壓痛點

壓痛點就是用手輕按患處,患者感到的疼痛較不壓時嚴重的部位。

②三角肌

俗稱“虎頭肌”,位於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鎖骨外側段、肩峯和肩胛岡,肌束逐漸向外下集中,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

肩周炎的分類

肩周圍滑囊病變

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爲滑囊的滲出性炎症、粘連、閉塞及鈣質沉積;可累及肩峯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盂肱關節腔病變

凍結肩或繼發性粘連性關節攣縮症早期有腔內的纖維素樣滲出,晚期出現關節腔粘連、容量縮小。

肌腱、腱鞘的退行性病變

包括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及腱鞘炎、岡上肌腱炎(疼痛弧綜合徵)、鈣化性肌腱炎、肩袖斷裂及部分斷裂、撞擊綜合徵等。

其他肩周圍病變

如喙突炎、肩纖維組織炎、肩胛上神經卡壓、肩鎖關節病變等。

肩周炎的自我診斷法

做手抱頭動作,患側肩舉起會感到困難,並伴有疼痛,動作幅度越大,疼痛越明顯。

手背向身後,患側肩部疼痛加重,與健康側相比,肩關節活動的幅度明顯變小。

患側上肢不能伸到水平位。如果勉強將患側上肢伸平到90度,身體會出現向健康一側傾斜的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