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戰機領域,美中俄都佔有很大的地位,美國的F22、F35戰機,中國的殲20戰機,以及俄羅斯的蘇35、蘇57戰機都是如今鼎鼎有名的主流戰機,在世界戰機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各具優勢。

然而值得注意一點的是,美國的F22、F35戰機均採用雙垂尾雙發單座佈局,垂尾向外傾斜27度,水泡型座艙蓋凸出於前機身上部,機頭與機身處於同一水平面上,主翼和水平安定面採用相同的後掠角和後緣前掠角,都是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形。

而我國的殲20,採用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佈局,機頭與機身也在同一水平面上,呈菱形分佈,垂直尾翼向外傾斜,機身較F22來說更長一些,主要是爲提升殲20的飛行動機,增強機動性。

然縱觀俄羅斯的戰機,細心的軍迷們就會發現,與F22、殲20機頭與機身處於同一水平面不同的是,俄戰機的機頭會向下傾斜一點,這是爲何呢?部分網友表示難道是爲了美觀,代表了俄羅斯的審美設計,其實並非如此,而是隱藏了兩大優勢。

首先,俄戰機的機頭向下傾斜,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擴寬了飛行員的視野,在飛行員在駕駛戰機時有較好的大迎角性能,以便更好地觀測作戰情況,並及時作出應對策略,在空戰中佔有一定的優勢。

另外,更重要的是,機頭向下傾斜可以容納更多的雷達。雷達可以說是戰機的"眼睛",在戰機的各項性能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擁有更多更先進的雷達可以提升戰機對敵機的搜索與跟蹤效率,進可實現率先打擊,退可在偵察到危險情況時迅速躲避或逃離。

總之,俄戰機採用機頭向下傾斜的形式,將仿生學與戰機相結合,空中飛行的鳥的嘴都是朝下的,爲了更好的觀測視野,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氣動佈局與設計,在飛行時減少來自空氣的主力,提升戰機的機動性。

如今各國戰機都各有其發展的模式與特色,也各有優勢,例如俄戰機超強的機動性,中美戰機的高隱身性能與高音速飛行性能,可謂是各有王牌,各有特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