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動員

【九江視聽網/第一播報 通訊員 程昀 鄒立中】爲了貫徹國家教育部、旅遊局等11部委出臺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文件精神,積極引導九江實驗中學廣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學生課程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使他們開闊視野,加深對中華傳統教育文化的認識,增強國家和民族觀念。2018年11月19日,實驗中學初二年級“廬山西海-共青城-秀峯-白鹿書院”研學旅行課程正式拉開帷幕,本次研學課程是通過集體旅行,集中住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國家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明確指出,包括研學旅行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學授旗

參觀胡耀邦紀念館

敬獻花籃

瞻仰偉人

西海合影

都說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走在路上,要麼讀書,要麼旅行。研學旅行,也叫遊學。我國曆史上游學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期的孔子、明代的顧炎武、現代的陶行知等,可以說遊學思想是我國教育思想的珍貴部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學旅行將書本知識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研學實踐指引着我們走出校門,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感悟生活……本次研學旅行同學們學習了西海水資源知識、體驗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感悟;瞭解了墾荒精神及共青城市的發展史,參觀胡耀邦紀念館,感受一代偉人爲人民的疾苦而憂心操勞的高尚品格;讀《望廬山瀑布》觀摩崖石刻之文化底蘊、悟朱熹國學文化之淵源。通過研學旅行課程的深入,同學們自覺地提升了水資源保護意識,增強了課本與實地身臨其境的文化對照,收穫了詩意與情懷,提高了自身寫作水平和鑑賞能力,真實的激發了同學們愛國、愛黨、愛人民、愛家鄉的熱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相信通過研學旅行這種實踐活動一定會讓同學們拓展視野,豐富閱歷,提高自強自立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研學實踐是一種學校學習的補充和延伸,也是一種更爲廣泛的學習。

體驗農耕文化

體驗農耕文化

攀登秀峯

秀峯合影

本次研學課程爲期兩天,兩天的行程雖然短暫,但是極大的促進了同學們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讓廣大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感受到中華傳統美德,感受到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短短的兩天時間裏,孩子們走出課堂,體驗科技,親近自然,是一次放鬆,更是一場富有內涵的研學。近年來,實驗中學一直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後也將繼續借助研學旅行這個平臺,深化素質教育,點亮實驗中學每一位學子靈動的生命!

參觀白鹿洞書院

體驗書院文化

誦讀弟子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