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印之戰,我國的四名解放軍戰士擊潰了印度有着一百多人的一個炮兵團,這聽上去可能有點不可信,但是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這是一段奇蹟般的戰爭歷史。

這四名解放軍戰士是163團九連二排四班副班長龐國興和王世軍,八班副班長周文軒,和四川籍新兵冉福林。他們在追擊印軍的時候與大部隊失去了聯繫時,並沒有顯得很慌張。在偵查完附近的地形之後,他們便更加淡定起來。四個人主動組成了一個戰鬥小組,由龐國興領導,在印軍的後方與敵人作戰,最終竟打贏了數百人。之所以能發生這樣一個奇蹟,與它們身上所具備的中國軍人的素質密不可分。

首先,他們體現出的是軍人的主動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種主動性是那種在失去指揮之後,並且處在危險的環境中時依舊能夠淡定從容,根據自己遇到的實際情況,做出快速的反應,主動尋找時機,發起進攻。解放軍之所以具備這種素質,是因爲深受毛主席強調的自覺的紀律的重要性影響。軍人們對於其有着高度的政治認同和民心一致時才能建立起這種紀律。這種自覺的紀律同時能激發起主動性,增強戰鬥力,所以解放軍戰士們便能夠對付無數的強敵。

第二,他們能夠進行組織修復與重建工作。這四名戰士都是有組織的,他們能夠在與總指揮失去聯繫後,身處敵軍的後方時,快速地重現建立起一個新的組織,而組織的建立則是源於他們對“黨員”的無條件的信任。但是擁有數百人的印軍由於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纔會四處逃跑,被中國軍人所打敗。

第三,他們需要具備極高的軍事素養。這四名戰士在決定出擊之後,馬上選擇兵分兩路,有迂迴到敵人炮陣地後面的,也有在正面隱蔽接敵的。在一番攻擊之後,印軍誤以爲陷入重圍之中,個個慌了手腳,連裝好的大炮都顧不上發射就都紛紛逃命了,結果因爲太慌張與車一起掉下山谷。於是這個四人小組便毫不費力地得到了這些大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