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您將關注的是:

放射性粒子植入術——腫瘤治療新技術

導 語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主要依靠立體定向系統將放射性粒子準確植入瘤體內,通過微型放射源發出持續、短距離的放射線,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限度殺傷,而正常組織不損傷或只有微小損傷。

2019年4月11日,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DSA室楊孟華主任帶領護士長龍雲玲及技師邵薪宇成功完成了一例腫瘤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患者左側上肢腫脹,可觸及一4.0X3.0cm質硬腫物,在我院門診行影像檢查左側上肢可見一巨大軟組織影,最大層面約6. 6cmX6.0cm,鄰近肱骨受侵,可見骨質破壞。病理明確,系腎上腺腫瘤、骨轉移癌。按照事先制訂的治療計劃,在CT引導下定位,經施源針將碘125放射性粒子平均植入腫瘤靶區,由於腫瘤瘤體較大,侵犯程度高,共植入粒子70粒,精確分佈覆蓋腫瘤靶區。

由於放射性粒子源發射的射線穿透距離短,有效射程爲1.7cm,因此不會損傷到周圍正常組織,更不會引起全身症狀,在最大限度地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

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的適應症

1.經病理學診斷的惡性實體腫瘤。

2.直徑7CM以下的實體病竈。

3.需要保留重要功能性組織或手術將累及重要臟器的腫瘤,縮小手術範圍,保留重要組織,行侷限性病竈切除與近距離放射性粒子治療相結合。

4.拒絕手術、有根治手術或放療禁忌的腫瘤患者。

5.術後或放射治療後局部殘留病竈。

6.單發轉移性腫瘤病竈或術後孤立性腫瘤轉移竈,失去手術價值的患者。

專家介紹

楊孟華,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DSA室主任,主任醫師,於1995年7月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臨牀專業,從事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治療工作,先後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及解放軍總醫院(北京301醫院)進修學習影像診斷及介入放射治療專業。主攻腫瘤、血管疾病的介入微創治療。擅長用微創介入治療技術治療肺癌、大咯血、肝癌、梗阻性黃疸、門靜脈高壓、脾亢、子宮肌瘤、精索靜脈曲張、外周血管狹窄與閉塞等疾病。開展影像引導下腫瘤粒子植入技術及腫瘤微波消融技術。已從事臨牀影像診斷及介入放射治療工作15年。

2

健康養生時間:

你家的雞蛋還放在冰箱裏嗎?我也是剛知道,漲知識了

◆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更多精彩請點擊

【健康廣場】 出生20天的寶寶拍完照,醫生直接下病危通知書!媽媽哭着說太后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