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一雞鳴三縣、兩河注一關”的邊貿重鎮竹林關,從一名普通的退伍炮兵轉行成爲一名鄉村外科醫生,從鄉村醫生又棄醫從工近十年,成爲帶領村民興產脫貧的產業能手。他是一名逐夢人,因夢想而奮鬥,敢想敢做,新點子層出不窮,帶領村民在“三變”改革試點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成績,開闢了一條脫貧致富新道路。他就是丹鳳縣竹林關鎮竹林關村村主任、丹鳳縣竹林關鎮竹林關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徐海林。

11月20日,記者來到丹鳳縣竹林關鎮採訪。初冬清晨的竹林關被薄霧籠罩,霧在山間遊動,像畫家潑墨,使原來的山變成景,做成了一幅幅丹青。在這美如畫的世界裏,49歲的徐海林卻不畏寒冷,蹲在茶園裏查看茶苗長勢,認真的模樣彷彿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樣小心翼翼,生怕用力過度影響茶苗生長。初次接觸,他給人的印象是精神幹練,想法務實,點子新穎,又善於學習和總結。“實幹興業,不論你有多少想法和思路,只要想了就要抓緊去做,盡力做好。”徐海林說道。

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夢人

徐海林是土生土長的竹林關村人,對竹林關也有着特殊的感情。竹林關村現有1195戶3496人,其中貧困戶51戶142人。2015年被選爲村主任後,已連任兩屆,面對竹林關村落後貧困的面貌,他頓時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重了,也一直構想着如何盤活村內經濟,搞什麼產業才能將當地自然資源利用起來,這個想法很強烈。

徐海林告訴記者,剛開始發展產業,他很迷茫,到村裏、鎮裏、縣裏到處走動尋找項目,經多方打聽考察評估,上網分析學習、查閱資料,多次和駐村幹部以及村裏其他頭腦靈活的幹部羣衆商討研究後,邀請了丹鳳縣農技術站技術專家分析了茶樹種植和生長發育的氣候生態資源條件,對村內土壤的土質酸鹼度進行檢測、化驗,檢測。

“經過檢測,結果令人振奮,村裏土地土質、區域優勢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均適宜種植茶樹,我很開心,也很激動,以前上網就瞭解到喝茶有助於身體健康,在消脂、清理腸胃、養生方面都有不錯的效果,深受大衆喜愛,發展前景好,最後大家一致認爲種茶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徐海林說道。

打鐵還需自身硬夯實基礎是關鍵

說幹就幹,結果出來後,徐海林就迅速邀請鎮上人大主席兩次南下學習,向浙江安吉縣引寶取經,先後學習了茶樹的種植、護苗齊苗、茶園施肥、茶園灌溉等科學種植技術。徐海林高興地說:“去南方學習受益匪淺,更加爲種植好茶樹,培育出優質茶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17年以來,徐海林組建了丹鳳縣竹林關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茶葉基地,積極推廣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這個時候難題出現了,徐海林在進行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村民有人說:“誰知道他要拿我們的土地幹啥啊,出了事情誰負責。”也有人說“竹林關從來沒有栽種過茶樹,也不知道能不能成”......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徐海林媳婦擔心丈夫壓力過大,多次勸解。面對如此多的反對聲音,徐海林依舊堅持下來,多次上門進行宣傳勸說,在他和村幹部的努力下,反對聲音慢慢減少,主動性也大大提高,苗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茶苗採買工作也陸續進行。

徐海林說:“前期資金不足,我就聯合其他村幹部籌集資金10來萬,進行前期籌建。”從浙江購回白茶、龍井43茶苗,在縣農機站的指導下采用覆膜、壟溝栽植、搭棚遮陰、避寒、科學灌溉的科學方法進行種植。從去年2017年9月初到現在竹林關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已從初具規模的600畝茶園擴大爲800畝,預計2018年底將達到上千畝,成績喜人。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人逢喜事精神爽,在茶園建設的關鍵時期,寧商協作促村集體經濟發展的30萬扶貧資金像及時雨一樣注入合作社,這讓徐海林如虎添翼,使茶園建設步入了快車道。

徐海林說:“再也不用畏手畏腳,可以放心大幹一場了”。他將資金變股金,其中貧困戶21萬,貧困人數148人,人均值1418.92元,貧困戶人均2.83股,合計420股,其他股民9萬元,股民數2610人,人均值34.48元,人均股份0.06896股,合計180股,這樣的股權量化讓村內其他股民和貧困戶都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除了這些,徐海林還廣開思路,想着茶園預計至少三年才能見收益,何不多產融合,於是村內陸續建成了自來水廠,停車場,紅事館,碼頭餐廳等產業,2017年至今村內累計共60萬元,現已按股份分紅。徐海林說:“當我親手將分紅遞給股民的時候,心裏那個激動啊,比自己喫了蜜還甜呢。”

產業發展花樣多 股民心裏樂呵呵

徐海林滿腦子的生意經,心心念念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這不,他的腦子又轉起來了,利用短期產業項目粉條加工廠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在他的帶領下,今年共產出土豆20000多斤、收購紅薯50000多斤,再加工成粉條進行銷售。

徐海林表示,竹林關人很喜愛食用粉條,今年的粉條預計生產5萬斤,毛收益將達50萬元。“現在政策就是好,集體有收入,自己也能分到錢,希望村上項目又多又好,集體掙得多,我們也跟着拿錢。”貧困戶劉開昌就開心的說道。

竹林關村有個貧困戶王林峯今年41歲,家有五口人,三個孩子裏有兩個大學生,小兒子正在上初中,家裏負擔非常大。屋漏偏逢連陰雨,王林峯在家幹活時不小心摔跤骨折,致使失去部分勞動能力,徐海林看他喫苦耐勞,就和村上其他幹部商議,讓他在茶園做護林員,爲其媳婦申請了村上的公益崗位做一名保潔員,她除了負責打掃衛生以外還可以去茶園做工,加上股份分紅和自家原本收入,他們家年收入將達到三萬多。

寧商協作領進門 鄉村振興靠自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徐海林表示,以後會經常邀請專家來村定期培訓指導,不斷提高村民業務技能和技術水平,改善村裏的村容村貌,讓村民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及時總結提煉竹林關村改革試點中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帶動更多的羣衆從“三變”改革中受益,吸引更多村內人才回村就業,助力村子脫貧攻堅。

當前,竹林關村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創新的重要關口,寧商協作也站在了新起點,徐海林表示,他將抓住寧商協作的契機,與南京開展深度合作,依託南京的資金、技術、管理、市場等優勢,讓丹鳳茶貼牌走出去。後期,還準備依託桃花谷景區優勢,踐行“旅遊+”發展理念,引進鄉村旅遊運營公司參與古鎮的提升和開發,將綠水青山變成真正意義上取之不盡的“金山銀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