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莉莉向法治週末記者透露,某視頻平臺會在正片開播前對VIP播放“會員推薦”廣告,包含一些熱門影片等宣傳,雖然時間僅有十幾秒,但卻無法關閉。馮威青注意到,在開通會員時,平臺基本都會默認勾選自動續費功能,用戶如果不特意將其取消,就會依照推薦自動選擇連續包月,每個月平臺會自動扣取相應的VIP費用。

(原標題:平臺“套路”滿滿:繞不開的廣告 自動續費套路深)

法治週末記者  趙晨熙

每個月月底,馮威青的手機就會收到很多自動扣費的提醒,都是各個軟件、各大平臺的VIP會員服務。

“這幾個是視頻平臺、這個是看體育的、這個是看小說的……”馮威青熟練地用手機刷過一個個App軟件,這其中有些軟件是他常用的,但也有偶爾只用一下的,“無所謂,反正每個月就扣十幾元錢,取消了也很麻煩”。

如今像馮威青這樣的“會員一族”並不在少數,法治週末記者隨機採訪了6名年輕人,平均每人都至少擁有兩個以上平臺的會員。

陳莉莉粗略地算了一下,自己每個月光各個平臺的會員扣費,加起來就有兩百元左右。

然而,民衆購買會員並不代表着對會員服務真正的認可,近日,隨着網劇《慶餘年》的熱播,兩家知名視頻網站推出的“套娃式”付費點播模式引起了公衆的強烈不滿,被批“喫相難看”。

事件曝光後,消費者感覺,當前各平臺針對會員的種種“套路”根本防不勝防。

“繞不開”的廣告

在各類熱門劇集開始轉戰網絡平臺後,開通視頻網站會員也成爲當前的“主流”。除了因爲很多電視劇都是某一平臺的“會員專享”劇外,能夠略過“惱人”的廣告也是促使用戶開通會員的重要原因,陳莉莉就是爲此開通會員的。

開通會員真的就能暢快追劇了嗎?實際上,有些廣告用戶依然繞不開。

“片頭的長廣告是沒有了,但取而代之的竟然有‘會員專享’的廣告。”陳莉莉向法治週末記者透露,某視頻平臺會在正片開播前對VIP播放“會員推薦”廣告,包含一些熱門影片等宣傳,雖然時間僅有十幾秒,但卻無法關閉。此外,在視頻播放中,還會插播由劇中演員們出演的“特定廣告”,一般會在影片中段播放,也是強制性觀看。

“這類廣告被稱作‘小劇場廣告’,是近年來的一種新興形式,多是投資方投放,要求平臺必須播放。”曾在某視頻網絡平臺工作的張蕾向法治週末記者直言,對於這類廣告,平臺也沒有決定權,因爲屬於投資方與影片“捆綁”形式投放,簡單來說,想讓這部劇在平臺上播放,中間就必須要加播配套的廣告,廣告宣傳的產品都是影片的最主要投資企業或最大讚助方。

據張蕾介紹,除了上述“小劇場廣告”形式外,播放視頻中的一些彈窗廣告,會員也無法完全免除,平臺向會員承諾的免除廣告,其實就是最基本的影片開始前的“貼片廣告”形式。

爲了規避可能帶來的風險,現在主流的視頻網站平臺也都會標註“會員無法全部免除所有廣告”的類似描述。但與“開通會員免廣告”“去廣告專享特權”等精緻醒目的宣傳語相比,隱藏在會員協議中的這部分內容很少會有人注意到。

“一旦有會員就此提出質疑,平臺會以已經標註爲名進行回應,但實際上,幾乎不會有人特意打開會員協議詳細閱讀,因此,即便遭遇充了VIP還得看廣告的情況,也只能自認倒黴。”張蕾說。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強調,會員無法免除所有廣告的通告不能僅僅寫在會員協議中,還應在購買頁面的會員權益介紹欄中寫清楚,如果視頻網站沒有像介紹VIP免廣告特權那樣同樣以顯著字體或字號等方式告知用戶無法全部免除廣告,確保消費者能夠清晰瞭解廣告特權的具體內容,那麼仍然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自動續費套路深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會員大軍中,除了要享受便利外,也因爲各平臺“推銷”的能力越來越強。

“1元錢即可開通會員”“9.9元享會員新手專屬價”……打開各大平臺,諸如此類的廣告就會撲面而來,開通VIP會員的價格越來越低廉,怎能不讓人心動?但這背後,其實也不乏滿滿的“套路”。

馮威青開通的會員基本都是被低價吸引的,但這些超低的價格並不是一直享有,打開宣傳頁面後就會發現,基本都是首次充值或首月有效。

此後,平臺會貼心地爲用戶推薦更爲“合適”的方式,那就是連續包月。馮威青以某聽書平臺向法治週末記者舉例稱,首次充值成爲會員僅需6元,但只能享受一個月,之後每月的會員費就會漲到20多元,如果選擇了平臺推薦的連續包月方式付費,摺合到每月費用就是18元。

馮威青注意到,在開通會員時,平臺基本都會默認勾選自動續費功能,用戶如果不特意將其取消,就會依照推薦自動選擇連續包月,每個月平臺會自動扣取相應的VIP費用。

實際中,除了連續包月外,很多平臺還推出了月單價更爲低廉的年卡形式,但需要用戶一次性支付一整年的會員費用;還有的平臺推出了與其他平臺合作的聯合月卡或年卡形式。

一連串眼花繚亂的操作都是爲了吸引消費者開通會員,但與之相比,消費者想要取消會員,就有點難度了。

“一入會員深似海,從此取消是路人。”對於這句網上盛傳的調侃,馮威青深有體會,現在他的會員使用率其實並不高,但卻“實在懶得去找在哪兒取消了”。

“現在有些平臺的退訂需要另行關注公衆號,在公衆號內取消自動扣費;有的需要在微信的錢包裏設置退訂;還有的甚至需要聯繫人工服務來進行退訂。”很多平臺內很難找到相應的退訂選項,每次想要退訂會員,馮威青都需要在網上搜索到如何退訂,與辦會員時開通的便捷通道相比,退訂的“逼仄小路”走得異常艱難。

“各個平臺退訂的方式五花八門,且都相對繁瑣,所以就算知道了方法,也會嫌麻煩或想着暫時先不退,等快到期了再取消,有時一忙就忘了,只得繼續被扣費。”馮威青發現,有一些平臺並不會提前告知用戶即將扣費,而是會在扣費成功後,短信通知,知道後也“爲時已晚”。

會員權益“彎彎繞”

在採訪中,很多受訪者都表示,如果會員體驗好,用戶其實也願意爲會員的增值服務而付費,但現在給人的感覺卻是,會員形式“花樣”很多,會員權益卻在“彎彎繞”。

就像近日備受詬病的熱播劇付費點播形式,其實也並不鮮見。

“會員制霸”陳莉莉就發現,想要觀看一些熱門電影,即便是平臺會員,頁面也會提示仍需購買單片。

週末在家時,陳莉莉喜歡用電視看電影,於是她購買了某品牌的電視盒子,並依照流程註冊了會員,但後來她卻發現,自己註冊的會員並不包含兒童節目的內容,女兒想要看動畫片還要再開通另一種名爲“兒童會員”的服務。

不僅是視頻平臺,在一些聽書或聽歌平臺,也會出現即使購買了VIP仍需再單獨購買一些熱門專輯的情況。分類如此之細,陳莉莉認爲就是商家爲了多收取費用。

愛看球的馮威青也有這種感覺。他發現在某視頻平臺觀看NBA比賽時,很多球賽都屬於會員專享,而註冊會員有兩種選擇,直接購買單一球隊會成爲普通會員,購買後該球隊的比賽全部可以觀看;另一種是購買高級會員,所有球隊的比賽都可以觀看,但價格比普通會員貴了幾倍,每個月近100元。

“爲內容付費是近年來興起的新型消費方式,也是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但劉俊海直言,如今很多平臺卻在利用消費者的這種認知和心理,開通各類複雜的會員形式,最終目的則是讓消費者不斷買單,進一步推動了會員價格的整體上漲。

不過在張蕾看來,會員費用的增長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隨着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各方版權意識也在不斷增長,目前,各平臺提供的都是正版內容,投入成本上升,會員價格自然也會提高。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近幾年,幾大主流視頻網站的虧損率雖然逐年收窄,但仍處於虧損狀態,龐大的版權費用是造成成本高昂的重要因素,會員制則成爲爲網站“輸血”的重要手段。

對此,劉俊海則強調,會員制本身並沒有問題,如果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用戶也自然願意買單,但必須注意的是,在對用戶進行宣傳時,不能使用誤導性宣傳。

當前各平臺宣傳時基本都是着重宣傳會員的幾大優勢,但對會員具體權益卻只有泛泛的描述,會員包含具體哪些服務,哪些內容會員也無法享有,這些都應在醒目位置全部明示,讓消費者充分了解後,自行選擇是否成爲會員。

劉俊海建議,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制定統一的管理規定和會員服務合同模板,以規範各視頻網站的會員服務。

不論是付費點播還是廣告問題,很多平臺之所以隨意修改規則,在劉俊海看來,除了佔據資源壟斷的核心地位外,也與消費者維權難有一定的關係。

當前針對各大平臺的會員套路,消費者除了在網上吐槽外,鮮有維權者,因爲此類消費金額較小,維權成本高,消費者一般會選擇忍氣吞聲。劉俊海建議,消費者可以向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或通過集體訴訟等方式進行維權。

“對於各大平臺,無論怎樣設計會員制度,都不能欺騙、誤導用戶,應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用戶體驗感,獲取信任,纔是長期發展之道。”劉俊海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