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光明日报》发布了一则新闻称,1970年到2010年,我国冰川面积已经减少了20.6%。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短短40年,我们国家的冰川少了五分之一


——冰川消融?那又怎么样,我又不住在冰川上。


因为大多数人居住的地方都相当安逸,很少直面气候问题带来的威胁,所以总觉得这些问题离我们很遥远。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光明日报》报道中提到,因为我国冰川融化,8月份新疆一个冰川堰塞湖溃堤,3500万立方米洪水倾泻而下,造成巨大灾害;10月份,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被冰川泥石流堵塞,造成6600人受灾。

而这些灾害,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加重,只会更多。

不住在冰川上,总得生活吧?


同时,我国冰川作为“固体水库”,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

我国的冰冻圈是中国以及周边地区重要大河、大江的发源地,更是“一带一路”干旱内陆河流的水塔,滋养着流域众多人口。

一旦全球升温继续,我国大多数冰川融水在20年到50年后会达到顶峰值,随后骤降,对周边的农耕灌溉影响极大

不住在冰川上,总得吃饭吧?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陈仁升说,我国冰量的变化还反映了冰川水资源的损失。

大多数冰川消失以后,一旦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西北干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长期水危机,加上周边国家、地区,最多可危及18亿人的水资源供应

不住在冰川上,总得用水吧?

但在全球变暖的作用下,又岂止是我们国家冰川在融化?

今年年初,北极熊因南极冰川消失入侵居民区,给当地居民造成了生活困扰。


10月中旬,因地下的冰冻层开始融化,美国海边的一个小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气候变暖而消失的小镇。他们除了搬离,没有别的选择。这一切从开始到发生,只用了20年的时间。


世界非营利组织乐施会最新的报告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数量是过去的五倍,世界上每分钟约有30人被迫离开家园。

或许很难想象,因为气候灾害造成的人们流离失所的可能性是政治冲突的3倍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更难想象的恐怕是全球变暖与我们的食关系也相当大。


全球变暖有一部分是被我们吃出来的

报道中,我国冰川研究员说,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是我国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


人类什么的活动呢?有人上来就肯定想回答:工业!交通!


2016年《新德意志报》就温室气体的问题,采访了许多中国人,大家的回答也多是如此。


也是,这么多年以来,绿色出行,多使用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等环保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所以,许多人都并不知道其实饮食与温室气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关系。准确来说,是畜牧业与温室气体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关系。


联合国及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IPCC)就曾明确指出:肉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凶。


畜牧业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温室气体?一方面,从饲料的种植与加工、牲畜供暖、肉类加工运输到消费,肉类生产的全过程都伴随着温室气体的产生。


另一方面,全球养殖的反刍牲畜自身排出的气体也是温室气体产生的巨大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里就提到,全球牛群在消化或反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这直接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这种气体暖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20倍。


这还是前些年的数据。如今,随着人们肉类消费量的上升,全球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也已超过了交通工具。


但偏偏,大多数人并没有少吃那么一口肉,甚至还越吃越多。

从今天开始,少吃点肉吧!

前两天还在和办公室的小伙伴说,我们国家怎么现在都没有专家学者提出建议少吃肉来环保。

没有官方的意见,不少人觉得少吃肉环保是在忽悠。但一查资料才发现,原来早就有国家级的大佬提出了建议。

2016年,我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明确指出,畜牧业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来源

为此,那一年五月份,政府还启动了一场号召减少肉类消费量的宣传活动,有些可惜的是效果比较一般。

李俊峰说:“重要的是让人们了解吃肉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对环境的影响,但一场宣传运动也不足以减少肉类消费的增加。”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科学家的判断、政治家的决策、企业家的力量以及全社会的行动,一起转变消费模式。”


是啊,应对气候变化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行动,需要更多人清晰意识到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带来的风险。

还记得曾经有人反驳:我们人类200年任何行业加起来排放的温室气体有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多吗?

但火山爆发我们控制不了,少吃一顿肉总是可以的吧!

—End—

壹素界原创出品

欢迎随手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如需转载,请于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 

文&编者 | 游客与木

图片 | 百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