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光明日報》發佈了一則新聞稱,1970年到2010年,我國冰川面積已經減少了20.6%。


因爲全球氣候變暖,短短40年,我們國家的冰川少了五分之一


——冰川消融?那又怎麼樣,我又不住在冰川上。


因爲大多數人居住的地方都相當安逸,很少直面氣候問題帶來的威脅,所以總覺得這些問題離我們很遙遠。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光明日報》報道中提到,因爲我國冰川融化,8月份新疆一個冰川堰塞湖潰堤,3500萬立方米洪水傾瀉而下,造成巨大災害;10月份,西藏雅魯藏布江上游被冰川泥石流堵塞,造成6600人受災。

而這些災害,隨着全球氣候問題加重,只會更多。

不住在冰川上,總得生活吧?


同時,我國冰川作爲“固體水庫”,對河川徑流起着重要的補充和調節作用。

我國的冰凍圈是中國以及周邊地區重要大河、大江的發源地,更是“一帶一路”乾旱內陸河流的水塔,滋養着流域衆多人口。

一旦全球升溫繼續,我國大多數冰川融水在20年到50年後會達到頂峯值,隨後驟降,對周邊的農耕灌溉影響極大

不住在冰川上,總得喫飯吧?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資源研究院研究員陳仁升說,我國冰量的變化還反映了冰川水資源的損失。

大多數冰川消失以後,一旦降水量減少、氣候變幹,西北乾旱區將會出現區域性的長期水危機,加上週邊國家、地區,最多可危及18億人的水資源供應

不住在冰川上,總得用水吧?

但在全球變暖的作用下,又豈止是我們國家冰川在融化?

今年年初,北極熊因南極冰川消失入侵居民區,給當地居民造成了生活困擾。


10月中旬,因地下的冰凍層開始融化,美國海邊的一個小鎮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因爲氣候變暖而消失的小鎮。他們除了搬離,沒有別的選擇。這一切從開始到發生,只用了20年的時間。


世界非營利組織樂施會最新的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0年裏,因氣候變化造成的災害數量是過去的五倍,世界上每分鐘約有30人被迫離開家園。

或許很難想象,因爲氣候災害造成的人們流離失所的可能性是政治衝突的3倍

而對於很多人來說,更難想象的恐怕是全球變暖與我們的食關係也相當大。


全球變暖有一部分是被我們喫出來的

報道中,我國冰川研究員說,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是我國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


人類什麼的活動呢?有人上來就肯定想回答:工業!交通!


2016年《新德意志報》就溫室氣體的問題,採訪了許多中國人,大家的回答也多是如此。


也是,這麼多年以來,綠色出行,多使用交通工具,使用清潔能源等環保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所以,許多人都並不知道其實飲食與溫室氣體之間存在着巨大的關係。準確來說,是畜牧業與溫室氣體之間存在着多大的關係。


聯合國及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就曾明確指出:肉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


畜牧業爲什麼會產生這麼多溫室氣體?一方面,從飼料的種植與加工、牲畜供暖、肉類加工運輸到消費,肉類生產的全過程都伴隨着溫室氣體的產生。


另一方面,全球養殖的反芻牲畜自身排出的氣體也是溫室氣體產生的巨大來源。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報告《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裏就提到,全球牛羣在消化或反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甲烷,這直接了全球甲烷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這種氣體暖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20倍。


這還是前些年的數據。如今,隨着人們肉類消費量的上升,全球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也已超過了交通工具。


但偏偏,大多數人並沒有少喫那麼一口肉,甚至還越喫越多。

從今天開始,少喫點肉吧!

前兩天還在和辦公室的小夥伴說,我們國家怎麼現在都沒有專家學者提出建議少喫肉來環保。

沒有官方的意見,不少人覺得少喫肉環保是在忽悠。但一查資料才發現,原來早就有國家級的大佬提出了建議。

2016年,我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峯明確指出,畜牧業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來源

爲此,那一年五月份,政府還啓動了一場號召減少肉類消費量的宣傳活動,有些可惜的是效果比較一般。

李俊峯說:“重要的是讓人們瞭解喫肉帶來的健康風險和對環境的影響,但一場宣傳運動也不足以減少肉類消費的增加。”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科學家的判斷、政治家的決策、企業家的力量以及全社會的行動,一起轉變消費模式。”


是啊,應對氣候變化看,需要我們全社會的行動,需要更多人清晰意識到攝入過多動物性食物帶來的風險。

還記得曾經有人反駁:我們人類200年任何行業加起來排放的溫室氣體有維蘇威火山一次爆發多嗎?

但火山爆發我們控制不了,少喫一頓肉總是可以的吧!

—End—

壹素界原創出品

歡迎隨手轉發朋友圈、微信羣

 如需轉載,請於後臺回覆“轉載”獲得授權 

文&編者 | 遊客與木

圖片 | 百度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侵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