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至15日,2020全國高校素食社團冬季交流學習營在杭州圓滿舉辦。

這是一場由深圳市素王公益基金會主辦,基金會所屬高校素食青年平臺承辦,旨在加強全國各高校素食社團深度學習、互相交流、以期提高社團活動水平的青年公益營活動。

活動三天,學習營通過主題分享、工作坊、戶外參訪等形式,深入探討了社團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實際問題。

1月13日,早上9點,在平臺負責人梁辰的介紹下,深圳市素王公益基金會理事逄飛老師與杭州市素食協會法人代表楊楓老師上臺一一致辭。

逄飛老師期望青年社團以"樂善、進德、服務"爲根本用功所在,樂善樂羣、進德好義、爲人服務。

△楊楓老師稱素食行業需要年輕有活力的從業者與推動者

帶着兩位老師對年輕人的美好期盼,2020全國高校素食社團冬季交流學習營正式開營。


1月13日【開放日】


活動的一天,以嘉賓的主題分享爲主。

上午第一位分享的嘉賓,是行動亞洲中國聯合創始人——張媛媛老師。

作爲一名從2003年就開始從事動物保護的愛心人士,她向在場的同學們展示了一項項如今的“時尚”行業對於環境、動物巨大傷害的數據,告訴同學們不是一定要符合現今主流纔是真正的時尚,在她看來時尚是以最大的力量去探索美好。

而美好是什麼?是關愛,是不傷害,是可持續。

張媛媛老師同樣說到,我們談這些宏觀理念很簡單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付諸行動,事情有大有小,但意義卻沒有。只要去做,世界纔會產生變化。

事實上,參與夏令營不少同學都是基於動物保護的理由開始素食。張媛媛老師的這一番分享無疑給了同學們一個鼓勵——你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自然,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們加入素食行列之時,也意味着整個社會對於素食的認可度越高,因此,無論是素食餐飲還是生產加工業都迎來了一個小小的春天。

對此,壹素界的CEO張毅老師就分享了媒體宣傳對於素食產業的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做成功一個生意,一般來說要具備三個條件,一個是“產品”本身很好,第二個是用戶反饋很好,第三個是把前兩個條件讓天下人知道。

對於素食餐飲而言,首先是美味的菜品和良好的服務,以此贏得消費者的認同。然後就要想辦法讓更多人知道這裏有一家很好喫評價非常高的餐廳。那就需要專業的宣傳包裝,才能快速有效地傳達給大衆。”

“宣傳一定要具備專業度、審美高度,千萬不要讓宣傳片,變成了曝光片。好的宣傳是能加分的,差的宣傳往往會減分。”


針對素食行業未來的發展,張毅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素食真正需要發展的是民生工程——素食小餐飲。素食小餐飲發展好了,能爲社會大衆帶來“素食自由”,實現喫素方便、快捷、美味、品類豐富,以及創業投資較小、覆蓋面廣、易標準化工廠化、易複製等特點。


確實,只有素食民生工程做好了,素食人羣纔有可能大量增加,如此其他多層次的素食餐廳也會更容易生存。等到素食產業繁榮了,與素食相關的一些議題(如動保環保等)也自然會因爲人們不經意間選擇消費素食而被落地。

中國烹飪協會素食廚藝委員會副主席張洪瑞老師同樣認可素食要走向大衆這一點。這位從事了三十餘年餐飲經驗的餐飲人士,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在經營素食餐廳的一些想法。


“做素食餐廳,一定要是大衆化、親民、有愛心的。”

“做素食,更是要做美食,讓所有人都覺得素食好喫,纔會有更多人願意嘗試素食。

去年,張洪瑞老師將美味的素食帶進了高校——合肥師範學院,舉辦了一場素食盛宴,讓在場無論是省領導、校領導還是大學生們都爲之驚歎。

只要有心在行業內做到極致,就能夠影響到更多的人。


當張洪瑞老師分享完的時候,已經到了飯點。在張老師不少美食圖片的轟炸之下,參加冬令營的各位同學們早已對當天中午就餐的地方——壽康永素食餐廳充滿了期待。

△午餐

下午的嘉賓分享由北美小象君的編輯,也是高校素食青年平臺的顧問張梓琳開啓。

她大學時期因爲動保開始素食,後來加入了北美小象君的編輯陣營,向更多人闡述環保與動保的理念;研究生考取社會工作方向,以期望從現實方向幫助到更多的動物。


或許正是因爲擁有強大的同理心,在對待一些問題上,張梓琳也顯得尤其包容。

面對素食主義VS動物福利,野生動物VS伴侶動物,兩方存在的部分“衝突”,張梓琳認爲完全可以“求同存異”同樣的,如果別人不能做到完全喫素,那少喫點肉也未必不可。


下一位分享的嘉賓是開FUN食物體驗創新機構聯合發起人——劉立言老師

他主導設計開發了兒童食物教育桌遊;利用食物卡牌,召年輕人走進菜市場,去認識食物、瞭解食物……


在劉立言老師看來,喫是後天學習而來的能力,食物教育是相當重要的,如果能夠對於孩子進行好的食物教育,有可能會影響整個家庭的飲食,食物以及食物教育的創新變得有意義了起來。

同時,劉立言老師關於社羣相關知識的分享,也給現場的同學們在社團管理方面給出了不少建議。

△劉立言老師設計的卡牌

最後一位嘉賓Vera——杭州素食甜品店維根特厲害主理人

Vera和她的夥伴們對於純素甜品店的構想來自於他們的使命感——企業地球友好、產品設計理念讓人類和動物都幸福……

在Vera看來,這一切也源於他們沒有逃避真相。


無論是畜牧業對於環境、資源的破壞,還是生產環節中動物得到的殘忍對待,這都是一個個客觀存在的現實,有人選擇逃避,而他們卻對這種卻對逃避說了“no”。

而因爲素食而集合在冬令營的所有大學生們,能夠有緣聚在一起,也是因爲選擇了“不逃避”。

△當天活動的最後一環節——工作坊

活動的第一天,內容的輸出者基本上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老師們,所有同學們認真傾聽、記筆記,腦海中醞釀着自己的思考。在嘉賓分享完之後的提問環節,他們同樣積極發散自己的思維。

他們會問張媛媛老師爲什麼大家都在提倡無皮草,而現實中明明羊毛衫等等也會傷害到動物,卻很少有人抵制?


會問張毅老師,如何讓素食社團在高校內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


會問張洪瑞老師,如何解決素食餐廳的浪費問題?


會問張梓琳,在中國如何通過立法工作這一塊促進動物保護?


會問劉立言老師,如何讓團隊的leader變得沒有那麼嚴肅,與社員更好地相處?


會問Vera,是不是在甜品包裝上加上環保的概念會更好?


甚至中午與晚上的飯桌上,大家都在談論着現代農作物營養成分下降,談論着動物保護與環境保護,談論着中西方素食的不同……

△晚餐位於慶春食堂

大家討論的問題各不相同,但從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能看出當代年輕人以最積極的姿態面對着社會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


1月14日【校園日】



校園日這一天,大部分舞臺交給了平臺與冬令營的同學們。

高校素食外賣創始人——牛皓講述了自己畢業後在鎮江素食創業的故事,他自己研發的素食便當受到了江蘇大學廣大師生的歡迎,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牛皓

李佩瑩女士分享了她這些年的工作經歷,從德國到北京許許多多的故事。但是無論在哪,李佩瑩女士都堅持活躍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可持續發展、動物保護、教育等。

△李佩瑩女士

李佩瑩女士也向同學們傳達了一個美好的理念:做事情要從影響力、愛好、長處三個角度出發,當有一件事情能夠處於這三個點的交匯處時,那麼一定值得去做。

作爲清華素食協會的前會長陽惠雨不僅分享了他在清華素協的工作歷程,更是向同學們傳授瞭如何與校方溝通達到預期效果的方式方法。

△歐陽惠雨

他最後說道,學校能夠開素食窗口這一件事很好,但是如果在整體食堂餐飲裏提高素食的比例和品質會更加重要。

張瀚霖,一位喫了十幾年素長到了1米9的同學,他分享了近幾年全國高校素食推廣工作中的成果,給出了許多全國高校素食發展現狀的統計數據和素協工作方法。

△張瀚霖

在他看來,在素食推廣中,比起讓更多人喫純素,反而是讓所有人喫更多的素更爲重要。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徐長卿社團工作經歷非常豐富,她羅列總結了許多社團工作中的乾貨經驗,爲大家帶來了有益的建議。

△徐長卿

浙江工商大學的鄭小雪分享了自己在學校裏組織的許多素食活動,其中杭州素食文化節進校園的活動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有七百多人蔘與。

△鄭小雪

在她看來,對於同學們來講,素食社團活動應該精確瞄準好喫、好玩、有吸引力等元素。

復旦大學的林宸宇分享的主題是用溫柔的力量影響世界——素協會長的角色定位?

△林宸宇

她提倡更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推廣素食,這樣才能更好地跟主流社會融洽交流,影響更多的人。比如,復旦素協曾邀請B站知名UP主老番茄參與素食DIY的節目錄制,節目中,老番茄也沒有提倡說要喫純素,但是卻爲素協帶來了很大的流量,影響了很多同學瞭解素協的趣味性活動。

美國巴布森學院的王舒怡向大家介紹了中美素食發展上的一些差異,講述了自己在美國的所見所聞。

△王舒怡

她認爲中國也需要更多人像國外許多名人一樣“高調”地跳出來做素食推廣這件有意義的事,引領潮流。

紐約大學的馮舒婷向大家介紹了美國大學中倡導動物權益的活動和社羣的影響。

△馮舒婷

她特別提到了在推廣素食的過程中,要有良好的心態,減少偏激的想法,尊重每一個人,推廣者自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萇安北京中醫藥大學一名中醫專業的學生,她提到傳統的中醫其實是比較支持素食的,但是許多的中藥藥方中也含有一些動物成分,而其實現在中國最具權威代表性的中醫學者也在提倡將一些中藥裏的動物成分替換掉,特別是許多的瀕危動物,像犀牛角等。

△萇安

她也提到了藥王孫思邈在《大醫精誠》裏提倡不殺生和儘量不使用動物藥材等。

來自山東大學的杜淑娟分享了她在素協工作的經歷與感悟,提出了目前山大素協工作面臨的一些問題,如活動的審批、場地申請等。

△杜淑娟

但她也表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性格上也變得更勇敢和果斷。

上海建橋學院的韓榆鵬分享了素食營養科學對素食協會的積極作用,他極力提倡素食協會應該組織社員學習素食營養科學。
△韓榆鵬

只有掌握了科學的素食方式以及健康的生活規律,社員們才能真正受益於素食,也能感召更多的人嘗試素食。

作爲清華大學素協的新任會長尤愷聰講述了自己從社員成爲社長的經歷以及自己素食的故事。

△尤愷聰

他反省了自己在清華素協工作時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講述了高校素協應該怎麼樣傳承才能更好。

△工作坊小組分享

△當天在吳山品悅雨花齋享用晚宴



1月15日【參訪日】



對於素食的同學們來說,環境保護永遠是大家心中熱門的話題,這次活動的第三天就安排了同學們到青山生態參訪學習。

△在青山自然學校,大自然保護協會工作人員向同學們介紹青山村水源地保護項目


△中午在農戶家用餐


△同學們參觀融設計圖書館

一天的參訪結束後,同學們又回到了青山自然學校,開始進行本次活動的結營總結

△同學們領取結營證書

△結營交流時,同學們各抒己見

當按下最後一張合影的快門時,爲期三天的冬季學習交流營也正式畫下了句號。


回顧三天,我們從來自各行各業的嘉賓們瞭解到了素食不同方面的資訊,我們也聽到了這個世界來自年輕人的聲音。

正如平臺負責人梁辰總結時所說,大家最應該感謝的是自己。

是啊,在現代社會面臨着人類健康、食物安全、氣候環境、人心道德等種種危機之時,這羣有使命感的年輕人是甦醒的比較徹底的一羣,他們以身作則,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做出了改變。


也許他們之中有些人未來會從事素食相關行業,也許還有很多人不會從事素食行業,但是他們關心環境、關心動物福利、關心世界、關心人類的這一份珍貴的利他之心,會讓他們在任何一個崗位、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舞臺都卓爾不羣、散發光熱。

世界需要更多有志有愛的青年。
—End—
壹素界原創出品
歡迎隨手轉發朋友圈、微信羣
 如需轉載,請於後臺回覆“轉載”獲得授權 
文&編者 | 遊客與木
圖片 | 壹素界、高校素食青年平臺
支持原創,關注壹素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