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回老家安居區西眉鎮探親,騎龍村小學昏暗的教室、破舊的課桌、坑窪泥濘的操場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求學經歷,當時渴望知識,可家庭條件不允許,只讀了兩年私塾。”家住遂寧經開區嘉禾街道辦事處明月小區的88歲的劉圖恥爺爺一邊整理新收集到的書籍,一邊講述着自己對精神文明的執着追求,“那次探親後,騎龍村小學的環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書籍本是傳承文明的載體,是精神世界的陽光,但通過走訪多所農村小學發現,有些學校不僅教學條件很差,甚至連最基本的課外閱讀都不能滿足。”

本可以安享晚年,但劉圖恥爺爺始終不忍心讓農村娃娃像自己一樣輸在起跑線上,考慮到自己退休金不高、妻子身體不好等現實問題,他選擇了一條常人無法理解的“拾荒之路”——通過收廢品、撿破爛攢錢給孩子們買課外書,靠着這些換來的書籍爲農村孩子們開啓了一個不曾見識過的精神世界。這條拾荒路,一走就是15年。

不顧反對 毅然踏上拾荒之路

初見劉圖恥爺爺的時候,他身着一件撿來的中學校服,拖着一小車撿來的廢棄報紙,搶着幫忙才知道那車報紙有多重,走完之後才發現那條變廢爲書的道路有多長。這份本不該屬於八旬老人的重量,這位副縣級退休幹部卻樂在其中15年。

2005年,劉圖恥回老家探親時,發現騎龍村小學的孩子們書本緊缺,連個像樣的操場也沒有。他拿出5000元積蓄,又籌集了8000餘元,爲學校修繕校舍,還“化緣”來1700多冊課外讀物,給每個班建起了讀書角。然而,“農村娃娃無課外書”的情況不只存在於騎龍村小學,在遂寧市很多農村小學普遍存在,就算是把自己全部積蓄拿出來也只是杯水車薪。

一邊思考着現狀,一邊面對着家裏囤積的廢舊報紙,劉圖恥萌生出撿、賣廢品攢錢的念頭。之後便不顧家人反對,也不顧他人眼光,每天穿梭在遂寧的大街小巷,從垃圾桶、小區樓道、學校操場上尋找可以賣錢的“寶貝”。每隔一段時間,他就將分類整理好的廢品賣掉,把錢攢下來買書,在賣廢品的過程中他發現廢品站有很多完好的書籍被當作廢品處理,就和廢品站老闆商量直接用廢品換圖書。書攢多了,他就一捆一捆送到鄉下去。

“蜂採百花釀甜蜜,人讀羣書明真理”。一直以來劉圖恥爺爺就愛書如命,視書本爲精神文明的寄託。他認爲讀書不僅能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而且能增強民族的自信心與凝聚力,是提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科學文化素質的催化劑,所以在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待培育、糾正的時期,就想盡可能地多給孩子們提供相應的好書,讓書本中的知識照亮他們的精神世界。

永不言棄 愛心感染經開兒女

最初,劉圖恥拾荒換書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均表示不理解。但是他深知農村孩子求學不易,他說:“人活着就要做事,兒女都有自己的事業,我不打牌、不抽菸、不喝酒,在物質方面沒什麼需求,就想在有生之年爲農村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豐富自己和他們的精神世界。”

劉圖恥的執着和愛心感動了身邊人,家人、親朋好友都從不理解變成了敬佩、支持和參與。他的妻子、孫女看到路邊有丟掉的礦泉水瓶子,都主動揀回來;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寄回400餘冊兒童讀物。遂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騰出一間底樓的庫房給他堆放書籍,機關單位和醫療衛生單位的同志們都主動將報紙、廢紙、礦泉水瓶給劉圖恥留着,有的主動送來,有的打電話讓劉老去拿;小區的熟人把收集好的廢報紙、礦泉水瓶放在他堆放廢品的庫房門外;三輪車伕張大爺每週免費給他拿廢品去賣;廢品站的老闆主動把回收的書籍給劉大爺留着……就這樣,經開區吳家灣社區及周邊社區熱心居民都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劉大爺。

“劉大爺有時候在我這裏賣完廢品就在我這買書,有時候是直接拿廢品來換書……日復一日地堅持了很多年,後來知道他收集書籍是爲了給農村的孩子們送去,被他無私的精神感染,最近幾年我們收到較新的書籍就直接送給劉大爺了。”廢品站老闆王女士說,“回收廢品十幾年,一直覺得這個行業不體面,是劉大爺讓我認識到了廢品回收也能做出這麼有意義的事情來。”

截至目前,劉圖恥收購贈送圖書1.5萬餘冊,支持建立農村小學愛心讀書室5個,村衛生室閱覽室5個。

廢棄物品換來的不僅僅是書籍,還有對精神文明的傳遞。劉圖恥不曾想過,自己堅持拾荒助學行爲本身就是一道光,在照亮農村孩子精神世界的同時也溫暖了一個又一個人身邊人,吸引着一個個市民投身精神文明建設。除了拾荒助學,劉圖恥扶貧濟弱、拾金不昧、關老愛幼等精神也在全市範圍內營造了共建精神文明的良好氛圍。(衡帆 侯安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