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背部/肩部/肘部》要求:1.胸背部要求:總體講就是含胸拔背、開胸落膀。詳細點說,對背部要求是拔背,使背與脊柱上拔伸直,克服脊柱的過度彎曲;對胸部要求放鬆內含,使胸部解除緊張與壓力。

2.具體方法(一)拔背:百會上領,以大椎(頸後高骨)帶動頸椎、胸椎上拔,尾閭與腰骶椎下沉,把脊柱儘量提直,在此上拔的過程中,只拔背不能拱肩,否則就有上拔過度招致氣血上壅而出現耳根、頭後發脹、上衝、頭痛等不適。解決方法是與落膀相配合;拔背時先把肩上聳,爾後肩頭向後劃一圓弧下沉,兩膀相隨而動並同時外開放鬆,則可達到拔背落膀的要求。(二)含胸:關鍵是含胸和開胸相結合。含胸是指胸前部胸骨柄(頸前正中凹陷下有穴名叫天突穴之骨)與兩乳頭之間的三角地帶稍微內含。作法:先挺起胸,胸部放鬆,先大吸一口氣,而後呼氣,胸脯放鬆下落,即屬合度。含胸過度可能帶來胸部憋悶,兩肋悶疼,心口疼,喘不過氣等現象。爲使含胸合度,就要含胸與開胸相結合,這就有效地避免了因含胸不當造成的弊病。開胸方法,吸氣後使胸向兩側外開,用兩個腋窩、兩個肩頭向外上方一拉,把胸廓拉向兩側,然後自然放鬆即可。

三、要領:拔背與落膀結合;含胸與開胸結合。

四、作用

心肺並居胸中,心主神明又主一身血脈之運行,肺主一身之氣,又有“肺朝百脈”之功能,含胸與開胸結合,可使胸腔開擴,心肺安於胸中,則氣血流通暢快。而且胸背放鬆,利於任督二脈通達。又大椎穴舊稱“上天梯”,謂其氣難上行,拔背可助其行。且胸部是六陰經交會之所。胸背放鬆,可使連於五臟(實際上還有心包―應稱六髒)的六條陰經保持交接的通暢,從而保證五臟機能之正常。另外,拔背落膀(尤其是兩膀外開),可鬆動背部膏肓穴(在第四胸椎下旁開1.5寸)。此穴一開,夾脊關之氣不僅可以破關而過,而且可以內通於心肺與腹內之肓膜。若拔背不及,影響脊背氣機上升,可出現背部涼冷、麻木、頸椎骨質增生等病。含胸不夠(挺胸),易使氣沿腎經,任脈上升,使氣血上充於頭面,高血壓是招致的病症之一。試看平素仰頭挺胸之人,多患高血壓病。

肩部要求

1.主要的就是松肩、空腋(或稱虛腋)。

2.具體方法

把肩關節、肩鎖關節(鎖骨外端與肩胛骨喙突連接處―肩外前後兩骨相連處)放鬆而自然下垂。不端肩,不縮肩,不沉肩,而是臂自然下垂,上臂稍稍內轉,同時把腋窩部虛撐,使腋窩空虛,似乎夾着一個“氣餅子”――臂與腋下距2―3釐米,使腋下的極泉穴(屬心經在腋前緣)打開。然後,肩部微微向外提聳,再放鬆即可(與開胸互相配合)。三、要領

做好松肩空腋的關鍵是肩部的肩髃穴(肩頭的凹陷處),肩〔此字爲上穴下卬〕穴(肩髃後的凹陷處)放鬆,輕輕向外、上提,臂自然下垂。

四、作用

松肩使氣血暢行於肩,空腋可免除極泉穴(屬心經)的阻滯,爲氣達肘腕、神門穴創造了條件。另外,由於松肩與空腋的結合,還避免了一味沉肩的“溜肩膀”,保證了身形的健美。

肘部要求

1.總體要求就是肘墜(垂)而懸。

2.具體作法

對肘部要求墜而懸,是爲了使肘部關節和肘關節周圍都放鬆,不阻礙氣血的通暢。辦法是肘尖有下垂之意,關竅在天井穴(肘後大骨正中)和小海穴(肘後麻筋處),但下垂之意不能過重,否則肩肘會感重滯;在垂肘同時還要懸肘,關竅在曲池穴(肘部橫紋頭)與肘窌穴,使二穴部位有虛懸之意。這樣肘關節上下都有意念了,肘關節內氣血流通道加大,氣機不沉不浮,渾渾厚厚。氣血也容易通暢。古人說:“肘中竅”,就是指這些關竅都要開張。爲此,必須保持上肢的一定彎曲度,不要伸的太直。

三、要領

肘關節勿用力,不要伸直,要有向四外圓撐之意。

四、作用

上肢好比一張弓,腕與肩關節是弓梢,肘是弓背,統管上肢氣血之暢通,肘能松而不僵,則上肢輕靈,運用自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