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任何時代,也無論是哪個領域,能成爲狀元郎絕對是一件相當榮耀的事情。中國古代的科舉狀元更是有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極致體驗。

在高爾夫領域,32歲的中國陝西球員張新軍也做到這一點。2019賽季,再次來到光輝國際巡迴賽打磨歷練的他,在常規賽結束後以巡迴賽積分榜排名第一的身份,成爲當之無愧的巡迴賽狀元郎。即便季後賽尚未結束,他都能重拾美巡賽參賽卡,在2020賽季,張新軍是唯一一位全卡身份的中國大陸球員,這一顯赫成就讓業內外人士振奮不已。

回爐光輝國際,蛻變重生

這並非張新軍首次獲得美巡賽參賽卡。

此前,在2018賽季,他和另外一位中國球員竇澤成雙雙創造歷史,一同成爲美巡賽正式會員,獲得會員卡的方式同樣是以美巡賽二級賽威巡賽(光輝國際巡迴賽前身)年終獎金榜排名前25名。雖然不是以現在的狀元身份,但那時他們是從美巡中國系列賽這樣的平臺初入威巡賽,想得更多的是能夠由此起跳,進入職業球員夢寐以求的美巡賽,獲得更大的發展。因而,當時他們設定的小目標是進入年終獎金榜前25名,至於能否更進一步提前排名,相對來說都是次要的。

要知道,美巡二級賽可謂藏龍臥虎,美巡賽會員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從光輝國際巡迴賽畢業的。從光輝國際巡迴賽畢業的球員,目前已經贏得了超過500個美巡賽冠軍,包括23次大滿貫賽冠軍和八次球員錦標賽冠軍。當年,光輝國際巡迴賽的會員還動不動向歐巡賽叫板,認爲光輝國際巡迴賽纔是世界第二大巡迴賽,歐巡賽應該低眉順眼地喊它當大哥。這樣的話雖然不是主流的聲音,光輝國際巡迴賽的賽事條件與歐巡賽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但光輝國際巡迴賽的實力的確是響噹噹的。作爲移民國家,美國素來被人稱爲一個大熔爐,它敞開大門,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逐夢者,能夠在其中紮根立足者就會留下,成爲其中真正的一員。某種程度上,光輝國際巡迴賽正是這個大熔爐的典範,那些想衝刺美巡賽的職業球員們來到這裏,各展所長,在一個賽季的時間裏,表現表現出色者即可領走美巡賽會員卡——每年僅有50人有這樣的幸運,表現不佳者,甚至連光輝國際巡迴賽的參賽卡都保不住,這樣的優勝劣汰,正是競技體育的殘酷之處,也是美巡賽設立這一巡迴賽的初衷。

要在這樣的美巡賽預備隊中闖出門道,並不那麼容易。沒想到,張新軍在2017賽季就做到一次。

此後,張新軍在2018賽季開啓了他的美巡賽菜鳥季。這個過程中他品嚐過甜蜜,更多的則是學習、適應世界頂尖巡迴賽的過程。曾有媒體統計張新軍在2018賽季的表現,無論是平均開球距離(294.5碼,第107位)還是精準度(64.54%,第52位),張新軍的數據都能在美巡立足。在10英尺推杆、20-25英尺推杆兩項統計上,他還排進了全美巡賽前20位。但只有數據和球技,是遠遠不夠的。

在那一年,他屢次經歷着一個洞決定一場比賽的考驗。在2018賽季,他一共參加31場美巡賽,15次晉級和1個前十的成績單,42萬美金的賽季獎金,最終在聯邦杯年終積分排名中僅位列第167名,沒能保住參賽卡,他甚至必須在2018年末再次參加光輝國際巡迴賽資格考試,但這個陝西漢子硬扛了過來,獲得了2019光輝國際巡迴賽初段的參賽豁免。如果沒能在巡迴賽的前八場賽事提升自己的排名,張新軍2019年的賽程將會徹底打亂,這顯然是他不樂意看到的結果。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正是靠着這股一往無前的衝勁,張新軍在重回光輝國際巡迴賽熔爐的歷練過程中表現得非常好。他平穩地度過第一個階段,憑藉前八場賽事的良好表現,爲自己爭取到接下來的參賽卡。隨後,在賽季第9場比賽,他就在多米網絡精英賽上贏得了自己在巡迴賽上的首座冠軍,這是他在2017年都沒能做到的事情。光輝國際巡迴賽的新聞官用了“統治級”來描述他在那一週的表現,這充分表明張新軍已經真正掌控了自己的節奏。

從這時候開始,人們就知道,2020賽季的美巡賽上會再次見到他的身影。接下來,他又在林肯之地錦標賽豪取年度第二冠,穩穩地鎖定下賽季美巡賽參賽卡。

與2018年相比,張新軍的球技更爲紮實,平均開球距離達到307.1碼,標準桿上果嶺率達到70.79%,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如此靚麗的數據,成爲張新軍征伐巡迴賽的利器。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態也更爲專注,不再在意成績,而是將心思用在每一杆上,這樣一來,他在賽場的表現更顯遊刃有餘。

家人的陪伴,真正的動力

張新軍的這一蛻變,與家人的陪伴離不開。

或許是汲取了2018賽季的教訓,2018年,他在科拉萊斯錦標賽、瑪雅科巴OHL精英賽獲得前20名,這都是太太在身邊的情況下做到的。而他那些磕磕碰碰的表現,恰恰是幾個月妻子和女兒沒在身邊,獨處的張新軍,腦子裏的念頭和想法越來越多,在場上面對每一杆時,他的“腦子裏會出現很多聲音,這一杆不能去這裏,不能去那裏”。

因而,重整山河的張新軍,在2019賽季改變了出行規律,太太和孩子多次跟隨參戰,生活中有了主心骨的張新軍,真正適應了巡迴賽的節奏和生活方式,將巡迴賽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有意思的是,他在光輝國際巡迴賽的第二場勝利是父親節當天贏得的,那一週他還度過32歲生日,而他的妻子在奪冠之後一週爲他再添一子,讓他成爲兩個孩子的父親,真正的三喜臨門。“這場勝利證明了,我是屬於這裏的,是屬於美巡賽的。”他賽後的這番話顯得格外霸氣。沒錯,競技體育的規律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再次殺回美巡賽,就是以他的硬實力證明了自己。

下一個可能:入選總統盃

重歸美巡賽,讓張新軍的職業生涯有了更多的可能,想象空間更大。2020賽季,張新軍在美巡賽卡位,李昊桐則在歐巡賽攻城掠地,球迷得來回關注兩大巡迴賽上中國球員的表現了。一個賽季下來,他們之間的隔空“暗戰”,誰的風頭更勁,同樣是一個年度性的話題。

相對而言,筆者想得更多的是張新軍能否在2021年入圍總統盃。

2019年總統盃國際隊自動入選的8位隊員已出爐,中國高爾夫一哥李昊桐以第六順位的成績入選了國際隊,中國臺北同胞潘政琮以第七順位的次序同樣進入國際隊陣容。

這是總統盃自1994年創辦以來,首次有華人球員入圍。這從側面表明以李昊桐爲代表的華人球員競技能力已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正在發力猛追的張新軍未來極有可能成爲高爾夫華人新勢力中的重要成員。依照當前的排名狀況,除非張新軍能在11月3日,也即2019滙豐冠軍賽結束前拿下一場美巡賽勝利,不然憑外卡入圍的可能性不大。

但這並不意味2021年總統盃張新軍就沒有機會,職業高爾夫球員的巔峯狀態一般可以維持到36歲,這意味着接下來的4年張新軍將大有可爲。筆者的朋友、資深球評託尼曾表示,張新軍在2019賽季的表現可以用“開竅”來形容,所謂開竅,就意味着球技已融會貫通,無論是技術還是心態和策略,都已成熟,能應對各種挑戰和狀況,他能夠拿下光輝國際巡迴賽常規賽狀元頭銜,就是最好的說明。接下來的4年,張新軍考慮的絕對不止是保住美巡賽會員資格,儘管美巡賽的淘汰率達到25%,但從光輝國際巡迴賽中第二次殺出一條血路的張新軍應該已無懼這一紅線,已在2019西夫韋公開賽拿下一個前十名的他,未來四年的小目標應該是瞄準美巡賽冠軍,這雖然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但張新軍應已做好準備,一旦某一週他的心態、策略、球技同時達到巔峯,那一刻就會如期而至,只不知這一刻會讓我們等待多久?

現在,張新軍的世界排名已是中國第二,只要他能一直保持這一態勢乃至在世界排名上超越李昊桐,他很有可能和李昊桐一起代表中國出征東京奧運會以及下一屆高爾夫世界盃(當然,中國隊出征奧運會的陣容並非全依憑世界排名,第二名隊員是由排名最高的球員挑選,這就要看屆時的中國一哥的意願)。

相對而言,總統盃隊員由於名額有限,最多隻有12名國際隊員入圍,這其中,還要面對李昊桐、潘政琮、吳阿順以及日韓等諸多有着美巡賽冠軍在手的名將的強力競爭,一旦張新軍能入圍,關注度更高,那將會是其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光輝國際巡迴賽新科狀元郎 張新軍重返美巡賽
光輝國際巡迴賽新科狀元郎 張新軍重返美巡賽
光輝國際巡迴賽新科狀元郎 張新軍重返美巡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