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人零售门店是一种“新零售”,结合线上的技术(如微信扫描进门、移动支付等)和线下的场景,相比传统零售门店看似在房租和人工方面具备一定成本优势,但从实际情况看,整体运营成本却很高。相比无人零售门店的自动化程度、购物过程的“科技感”,消费者更关心是综合性的消费体验。

文丨圳论评论员 谢仕亮

2017年还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仅过两年,为何无人零售门店出现“停业潮”

无人值守、“码”上就走,大数据预测消费习惯、智能防盗识别系统……众多新科技加持的无人零售在2017年闪亮登场。众所周知,2017年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无人货架一夜之间摆在了不少城市的街头,很多无人超市也开门大吉。

如今,两年过去了,作为零售界的新宠,无人零售给外界的印象仍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以至于不断传出关张的消息。2017年当年,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便传出关门的消息;2018年2月,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被曝停运;去年4月,广州新河浦路的无人零售店爱士多突然关门。另外,宁波、无锡、济南等地的首家无人零售门店也都先后宣布停业。根据媒体的调查,一些无人超市,甚至直接改成了正常的超市,其中不乏知名电商平台旗下的无人超市。大量无人零售纷纷倒下,让2017年携资本和技术而来的无人零售风光不再。

2017年还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仅过两年,为何无人零售门店出现“停业潮”

无人零售门店发生“停业潮”的原因其实不难寻索。一方面,运营成本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低。无人零售门店是一种“新零售”,结合线上的技术(如微信扫描进门、移动支付等)和线下的场景,相比传统零售门店看似在房租和人工方面具备一定成本优势,但从实际情况看,整体运营成本却很高。无人零售门店的货物自动识别设备和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立起来的运营系统,前期都需要高昂的投入,后期的维护成本也不是小数目。加上在物品丢失和技术性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实无人零售门店的运营成本并不低。

另一方面,“无人”虽很新鲜,但便利与实惠更重要。“无人”有时候是盔甲,有时候也是软肋,在现实的商品交易场景中,很多商品是需要去讲解、去体验的,无人零售门店因为没有店员值守,很难做到让用户体验商品,这种功能做不到,它就变成一个“线下提货点”,这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必要性并不大。当前的无人零售门店大多是自助消费、自助支付的形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新鲜感”过后如果在价格上没有很大的诱惑,吸引力可能就不会像其刚刚推出时那样强了。相比无人零售门店的自动化程度、购物过程的“科技感”,消费者更关心是综合性的消费体验。由此而言,无人零售的核心不应该是“无人”,而应是便利和实惠。

2017年还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仅过两年,为何无人零售门店出现“停业潮”

当然,给很多无人零售门店致命一击的还是资本的退潮。正如创投人士所言,不少投资人逐渐发现,盲目扩张的无人零售项目无法取得场景贴合度、补货成本、用户贴合度等多方平衡,大规模融资难以持续。资本于是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傻投钱了。

诸般因素交相并陈,让无人零售遭遇“停业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从此走向消亡,事实上遭遇“停业潮”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其必经的一次行业“洗牌”。其实,在无人零售行业出现倒闭潮的同时,一些新的无人零售店却在开张,而新开张的无人零售门店,则更为智能。比如,有的利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构建店型机器人大脑和眼睛,实现用户的身份验证,用户可扫手进店,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消费体验大大提升。

2017年还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仅过两年,为何无人零售门店出现“停业潮”

此外,无人零售与传统零售深度融合也是一种走向。时下,一些传统门店已开始借助新技术提升消费体验,自助结账逐渐成为不少超市的“标配”。消费者将所购商品放进一个购物篮里,屏幕上就能自动显示商品明细及价格,消费者扫码即可支付。这意味着,新技术与零售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越来越具备科技感的生活注定加速到来。无人销售不会跟随“停业潮”而变得无人问津,依旧有着广阔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