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存款其利率是远高于普通存款,而且比大名鼎鼎的余额宝类的货基高,直逼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并且灵活性很高,靠档计息的产品可以做到活期但是利息不变,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所以为了避免对银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未来造成一定的伤害,监管这个时候果断出手开始叫停一部分智能存款尤其是靠档计息这样的高收益产品。

去年金姐给朋友推荐的投资产品中,智能存款由于其灵活和高收益特征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
尤其是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虽然是5年期存款,但是可以灵活存取,并且持有时间每增加一定天数,利息就加一档,真正做到了灵活和收益兼顾。
但是自古好东西都是稀少的,如此优质的存款以后估计真的买不到了。
据多家媒体报道,全国多省市的银行机构接到监管部门通知,立即暂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
部分地区还要求,2020年底之前,压降靠档计息类定存产品的余额至0,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不得突破上浮比例。
而多个银行机构表示,监管确实下发了该类通知,但各地通知的内容不尽相同。
目前,部分机构正对靠档计息产品在进行调整,后续会改成满期付息,支持随存随取,但利息按照普通存款利率。
为何被整治
首先智能存款这种金融产品是迎合市场需求和现代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一项创新,它的出现对储户和小银行都是十分利好的。
之前类似的地方民营银行基本上都是一地一个网点,甚至一省一网点。
并且由于名气不大,大家很少去这些银行存款,那么这些小银行面对揽储压力,结合余额宝一类的互联网金融思路推出了靠档计息产品。
智能存款其利率是远高于普通存款,而且比大名鼎鼎的余额宝类的货基高,直逼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并且灵活性很高,靠档计息的产品可以做到活期但是利息不变,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除了利息高灵活之外最大的好处是安全,2015年颁布的《存款保险条例》适用于智能存款,也就是50万内保本保息。
在网贷、信托、私募等固定收益类产品都纷纷暴雷的金融市场上,用户根本找不到比这更好的产品了。
而且金姐熟悉民营银行的朋友曾经透露,他们在某平台的存款产品一年就能吸储数百亿!一年的存款金额比过去十几年的存款加起来还高,再也不用发愁揽储任务了。
因此这种靠档计息的产品,看着对银行和储户都是好事,监管为何叫停。
最主要的原因,和当初的余额宝一样,智能存款抬高了吸储成本,导致融资成本升高,而被广为诟病,被监管关注。
举个简单的例子,银行做的最大的业务有两个:一个是吸收存款,另一个发放贷款。
放贷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差额就是利润,那么银行要做大利润就要一方面降低存款的利息另一方大提高放贷的利率。
之前由于国家存款利息一直是固定的,虽然某些银行有上下浮动比例也差不了太多,一年期限的存款利率大概1个多点,放贷给企业或者买房的人大概6-10个点(不同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差异很大),中间银行有丰厚的利润。
但是智能存款出现了,银行的吸储成本一下子变成了5个点甚至更高,如果还放贷6个点刨去各种成本肯定亏本的,原来的这条赚钱路一下子走不通了。
所以很多银行只能去放消费贷之类的无担保高风险贷款,这样不仅企业更难得到贷款发展实体经济,银行放贷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近期国家又提出了支持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吸储成本涨起来,放贷利率却要降下来,银行腹背受敌,这两年日子越来越难过。
不仅这样由于贷款资产匹配的期限都会长于智能存款负债,存款大量提前支取,会给银行带来流动性管理压力。
而且由于民营银行的利率比较高很多之前存在大行的资金开始转向小银行,大行的存款很多处于下滑趋势。
金姐一个在某大行的朋友说,从余额宝出现到现在智能存款出现,大银行的存款余额一直处于下滑趋势。

由此种种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大银行存款越来越少,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差越来越小,那么报表一定极其难看,并且小微企业更难得到低成本贷款。
另外小银行存款金额涨起来了,但是吸储成本那么高不可放贷给企业这些有担保的资产,只能去放贷给高风险的消费贷,银行坏账势必增加,流动性危机也不容小觑。
所以为了避免对银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未来造成一定的伤害,监管这个时候果断出手开始叫停一部分智能存款尤其是靠档计息这样的高收益产品。
未来会全面取缔吗
靠档计息叫停的消息一出很多人都着急问金姐自己存在银行的那点钱怎们办,会不会有风险。
金姐觉得朋友们的思想太脆弱,就算全面取缔,也不可能把你的钱全部充公,是你的还是你的。
其次金姐觉得智能存款全面取消短期内不太现实,目前看只是叫停靠档计息这类产品。
之前民营银行受限于一行一店,负债端来源主要是同业存款,但是同业负债成本要远高于储蓄存款,此外,由于民营银行的业务主要偏零售,对公存款较为匮乏,因此民营银行的负债来源一直存在瓶颈制约。
所以对民营银行而言,发行智能存款产品,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也是当前不得不做的选择。
金姐的金融从业朋友也说“监管如果不允许线上智能存款的话,民营银行都得死”。
所以从中小银行的长远健康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思路来看,全面取缔是太现实的,短期可能只是对风险比较大的靠档计息产品叫停,其他种类的智能存款短期问题并不是太大。

按照过去政策实行的经验看,监管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概率大,就是文件下发之前存的钱,按照老办法,文件下来后按新办法,所以对自己已经有的存款并不需要太担心。
另外广大人民对固定收益金融产品需求这么大,即使旧产品不让卖了,新的产品也会被创造出来。毕竟有需求就会有创造,智能存款也是跟随监管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
金姐查看几个常用的存款平台都有新产品上线。
这些新产品本质上将原有的靠档计息存款拆成了按周期计息的定期存款,底层资产与靠档计息产品类似,仍然是五年期定期存款,灵活性虽然差点,但是收益依然不错。和银行理财比起码有保本的优势。
另外说到银行理财,金姐再次提示:随着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下发,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将在2020年底正式退出理财市场。如今离约定的过渡期结束还剩下近一年时间,但是部分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却已经开始谢幕。
所以相对来说智能存款目前仍是保本高收益里最好的产品。
究竟有没有风险
关于智能存款目前咨询最多的问题还是这种存款有没有风险,几乎每天都有人问。
其实金姐之前介绍过,所谓智能存款,本质依然是指的是1-5年定期存款,之所以这么高的利率,是因为银行将定期存款的收益权转让给了第三方机构。

举个例子,小王购买了某智能存款,满期1年,年化利率为4.6%。
现在小王急需用钱,需要提前进行支取,因此这笔定期存款转让给了第三方信托机构,第三方机构给他垫付本金和4.1%的年化利率,剩下的0.5%就是第三方机构拿到的利差。
可以说,存款还是那笔存款,只是银行通过收益权转让,实现了“定期存款活期化”。既然是存款那么就受《存款保险条例》安全保障,50万内保本保息。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每人在每家银行的存款额不要超过50万。
除了存款本身,大家问的最多的还有就是这些存款对应的小银行到底安不安全?
金姐想说一句,本号的读者之前和金姐都一样大部分是投资P2P的,那么如果你连P2P都敢投,担忧银行存款的安全是没有必要的。 在去刚兑的环境下,小银行的风险系数确确实实是呈现的上升趋势的。
一方面《存款保险条例》保障你的本金,另外一方面即使小银行真的出问题,从之前几个小银行有问题后的处理结果来看,自国家介入之后,这些小银行的风险基本上都被摁住了,至少没听说过哪个投资人有实际损失的。
大家的存款并没受到影响,都能够正常支取;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好像也没出现过兑付困难的负面;
对于银行这个亲儿子,监管还是非常呵护的,基本上风险苗头刚外露,就被及时连根掐掉了。
即使出问题要不大银行接手,要不引入新实力资金方,毕竟老百姓最熟知最信任的防线还是要守住的。所以整体看大家的担忧应该是多余的。
最后一个提示:从2019年至今,央行降准已有四次,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即将来临,在这个大背景下,智能存款可能会受到监管不定期整治。
预计未来智能存款的路仍会有较多波折,参与智能存款的用户要对此有心理准备。

想要了解更多投资知识,还是要多多关注金姐。都看到这了,点个“在看”再走,转发也是对金姐的鼓励呦。

声明:

1、为依法维护著作人和互金深度指南的合法权益,合理规范相应作品的网上传播,要求转载互金深度指南原创信息与内容资源必须注明转自“互金深度指南”,否则按侵权处理,互金深度指南保留最终解释权。

2、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添加金姐(jnzcs88)微信,一起看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