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对他而言,就需要在自己身上把两种属性分开,对事做强者,对人做仁者。你是让他来做事的,对做事的人只有一个标准:做了没有。

管人的人一般不太擅长管事。为什么呢?因为处人际关系是有它的一套规则的,特别会处人际关系的人,谈起怎样与人周旋总是一套一套的,这跟做事的人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的规则。

管事的人也不擅长管人。我们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这样:做事很棒的,跟人打交道却很差,甚至一跟人打起交道来,就显得很弱智。为什么呢?他总是一根筋,他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没有道理可讲,也没有价钱可讲。所以,管事的人不擅长管人。

既然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了两种人,应该怎么办呢?让两种人各得其所:管事的去管事,管人的去管人。不要让擅长管人的人去管事,也不要让擅长管事的人去管人。更不要认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既管人又管事。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否则,你会感觉到招不到你要的人。

我们平时觉得某个人能说会道,给人的感觉挺好。但是你一让他做事,你十有八九要失望,你就会觉得这个人是个骗子。其实他不是骗子,他是个跟人打交道的人,但你偏偏让他去做事,最后当然让你大失所望。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有的时候你碰到另一些人,简直让人不能容忍,你恨不得不要他做了。但是他做事又是一把好手,你又离不开他。其实你应该包容,你不要让他去碰人际关系就好了。你还要给他约法三章,告诉他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碰到人的问题就让他停住,你来处理,这就好了。

管人的标准是服,你管不管得住别人,就是看别人服不服你。我们在工作当中经常看到有些人把人管得服服帖帖的,人家对他是五体投地,但是,他下面的事情却压根没人做。管事的标准是做,他做了就行了,服不服你不重要。

我们如果人和事不分开,要么我们就会面临他服,但是他不做,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假象。要么就会把很多能干的人“咔嚓”掉,为什么?事情他做了,但他不服你,你宁可不要他做。有些老板就有这个脾气:他能帮我挣钱,但我不让他帮忙挣,因为他不服我。这就麻烦了,人家帮你做了,帮你挣了钱,但是他不会跟你说好话,他不会拍你的马屁,他不会一见到你的面就跟你打招呼,他不会一吃饭就给你敬酒,结果他得不到你的赏识。但你知道吗?敬你酒的人啥事没干,不敬你酒的人天天在干活,就是因为他不敬你的酒你就觉得他不服你,所以他想做你也不让他做,不要他了。这是不应该的。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要把做和服分开,做归做,服归服。不管他服不服你,他做了就OK。你是让他来做事的,对做事的人只有一个标准:做了没有。所以,不要被服的假象蒙蔽,服你的人恰恰容易欺骗你。因为你认为他服你,所以你就不会检查他。他认为取得了你的信任,就特别容易作假。一定要明白,服你的人往往就是坑你的人。

要防止那些服你的人欺骗你、坑你。我看到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往往被那些对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反戈一击。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你当初对他的考量就是从服与不服出发的,没有看他真正做的事情。不要被“服”蒙蔽,而怠慢或者没有真正用好那些能做事的人。当然,企业里面也不能一天到晚谁也不服谁。怎么办?把做和服分开,把人和事分开。

管人我们会遇到一个怪圈:做个小人没人跟,做个君子被人坑。你做个小人没人跟随你,因为你小气、计较。做个君子呢?跟随你的人倒是不少,但坑你的人也会很多,因为坑你容易。怎么办?中国有句老话:先小人,后君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让你先卑鄙后高尚。它的本意是,先要斤斤计较,后要包容一切。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先把两个人的关系理清楚,就是你到底要他做什么?你能给他什么?要先学会小气、计较,然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你都要包容、承受、接受。让同一个人扮演不同角色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让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成为一个过程的前后两段,也让人无法接受。所以,要将这不同类的两种身份分开,将管人、管事分开,将君子与小人的角色分开,让不同的人来做。在事情上要有小人(小气之人)的风格。管事的人必须认认真真地计较被管理者干了什么?干了多少?该给多少?坚持等价交换的原则,明明白白地给予,为团队运作提供控制力。

在为人上要有君子的风范和气度。管人的人必须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有包容心、平常心,获得被管理者的认同,为团队稳定提供凝聚力。

先小人后君子的实质是:过程计较,结果承受。计较是小人行为,承受是君子之举。在过程中做小人,在结果上做君子,成为真君子。现在很多企业刚好相反,在结果上斤斤计较,而对于过程呢?啥都不管。到结果上做小人,在过程中做君子,最后成了真小人。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管人靠的是个“信”,管事靠的是个“法”。管人靠信任,管事靠方法。管人一定要靠信任,为什么呢?这与中国文化深层次的结构有关。道家里面只有一个“道”字。“道”是什么?是自然界的规律,事物的规律。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讲了很多关于“道”的论述,都是讲山、水等自然界的现象。“道”是自然规律,不是神。儒家里面的的核心字眼是一个“仁”字。什么是“仁”呢?孔子在《论语》里说 “仁者,人也”。像一个真正的人就是仁者,一个真正的人是什么?是君子。

孔子最大的功劳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用人替代了神,我们不信神就要信人。所以,中国人的管理一定有一个对人的认同问题。中国人的管理里头如果没有人对人的认同,一切都谈不上。人对人的认同和信任是整个管理的基础、核心,中国式的管理,一定要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是肯定的。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西方式的管理没有这种讲究。原来吴士宏做IBM中国区的总裁,她离开了,对IBM没有很大影响。微软也曾请吴士宏做中国区的总裁,她离开了,也没有什么关系。西方文化里头就没有非得认谁的问题,但中国文化里头必须要有。人对人的认同不是靠方法,只有靠为人,只有靠做人。把人做好,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这是没有别的捷径的。

其实好多的企业管理难做,根子上都会追溯到一条:大家心里对这个企业的领头人是颇有看法的。比如说,上次奖金没有兑现,上次订的制度又变了,等等。你追溯一下,都能追溯到这些细节上去。所以,你的管理做不好有一个现象相伴,就是你的企业员工对领头人有很多很多的微词,就是有一些负面的说法,只是有的激烈一点有的温和一点,但一定有这种相伴相随的现象。那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管理问题就要从去掉这些微词着手,不要让大家经常私下里悄悄地负面地评价企业这些领头人。要把住这个关,剩下的才是方法。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那么如何减少这种评价呢?这就要靠做人和为人,这是关键。少用强者之道,多用仁者之道,多施仁政,多行仁道,少行霸道。我说少行,不是说不行,因为关键时候该行还得行,但是不可滥用。多行仁道,少行霸道,最终成为王道,王者之道。信任是体,方法是用。体之不存,毛将焉附?本体都没有,方法附着在什么上面呢?有些企业在方法上做了很多动作,如搞ISO、ERP、绩效考核等,为什么不能改变你的企业呢?因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问题,在这个地方先下足功夫,才能用得上那些方法。

怎么才能下足功夫?修。道家讲修道,儒家讲修身,佛家讲修心,中国文化三大主流都强调一个“修”字。所以,要提高人与人的信任度,说来说去,都是一个修己的问题。修道、修身、修心,都是修己,在修己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当然,修己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但是没有这个绝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就像我们说钱一样的: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信任不是万能的,没有信任是万万不能的。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那么,管事就要靠方法了,要靠很多很多的方法。流程也好,稽核也好,都是方法。说到管事的方法这个层面,西方的管理科学和工具就都派上用场了,这恰恰是中国传统管理的弱项。管人靠信,信靠修,修是修己。所以,人这一条线的功夫要用在自己身上。管事靠方法,方法是针对别人的,所以,在管事这条线上要懂得将力用在别人身上。那么,最好把它们分开来,按两条线走,用两种人做。

管人要“空”,管事要“实”。空是什么意思呢?佛家《心经》里面讲“空”有句很有名的话,叫“色不易空,空不易色”,这里的“色”是指物质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物质世界是个空的。那有些人会开玩笑说:你把头往墙上撞一下,看看墙是不是空的?撞出一个包才是真的。把它当空处理,结果它不空啊!这是错误地理解了“空”。何为“空”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空”跟“无”不同,“无”是个否定词,“无” 就是没有。我们说,仓库还有没有物料?没有,这就是“无”。“无”是对“有”的否定,就是这个东西不在这里了,没有了。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而“空”可以是肯定词,也可以是否定词,既是肯定词,又是否定词。说这个房间里面空空的,啥都没有,这个“空”就是否定词。我们到电影院去找位置,说这里有个空位置,这个“空”是个肯定词。说这个杯子是空的,说明有空间,正好可以装东西。所以,“空”既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空”不是全盘的否定,“空”就是包容。它既包含了否定,也包含了肯定。

让你学会“空”就是要你学会包容,管人要空就是要学会包容。既不要肯定,也不要否定,都接受。所以,佛家里面有一句话,叫“接受,明白,放下”。做人就要懂得接受,什么样的苦都受得了,这就叫做人。做事当然不能什么都接受,客户说罚你两万,接受;罚你两百万,接受。那你不把厂都赔出去了吗?那还搞什么?所以,做人和做事有很大不同,做人是什么都要接受的,好的坏的都要接受的。这还不是“空”的最终含义。“空”最终的含义是与“空不易色,色不易空”这句话是相通的。

佛祖当时得出“空不易色,色不易空”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桌子是桌子,电脑是电脑,它们是不同的东西。因为桌子和电脑在你的视觉里有明确的界限。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但请注意,这是你的眼睛看到的,假如我们现在不是用肉眼,而是用电子眼,你还能看到这么清晰的界限吗?不用说电子眼,你把手伸到显微镜下一看就知道了,就看不到界限了,你看到的是细胞,界限消失了。所以,佛祖也许在两千多年以前入定以后,看到了界限的模糊乃至消失。我们一定要相信,很多的界限是我们的眼睛造成的。如果你用电子显微镜就会发现所有的界限消失了,电脑跟桌面的界限消失了。

界限消失了意味着什么?差异消失了,就变成没有分别了。“空”的意思是无界限、无差异、不分别。这才是“空”的意思。什么是“空”?就是没有分别心。“空” 的真实含义就是不要有太重的分别心。包容的根本是什么?是不要有分别心。

也就是说,做人和管人就是要淡化你的分别心。我们好多人做人做得不够到位,就是分别心太重了:有钱的,没钱的;当官的,当兵的;漂亮的,丑陋的;能干的,不能干的;有良心的,没良心的……你天天带着分别心,能把人管好吗?所以,要管好人,就不要有太重的分别心。为什么说不要太重呢?因为一点也没有谁也做不到,一点也没有就是菩萨了,凡人做不到的。尽管做不到,但也要朝这个方向努力,更不可强化分别心。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没有分别心是一个团队运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你的分别心一重就要提醒自己:团队会出问题。当然,不要有分别心是对人而言,而不是对事,不能说出货不出货也没有分别,否则,那还怎么干事?所以,要人归人,事归事;桥归桥,路归路。这是中国特色。管人者要学做仁者,管事者必须是个强者。做个强者并不难,这只是个能力和性格问题。很多人都有以成败论英雄的习惯,输赢心也很重。社会生活已经把强者思维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

做个仁者却很不容易,这需要很高的智慧和很深的修炼。强者思维本质上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不过我们要注意它是自然法则,并不是社会法则。它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局限。个体化生存,更多的适用于自然法则。站在个体角度,的确是适者生存,我们要学会做强者。但是,我们也是一个群体,一个团队,一个社会,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说人是高级动物,但是毕竟在前面要加“高级”两个字。说谁是动物,谁都认为是在骂他。你讲他是高级动物,他都是勉强接受。可见,我们内心中还不完全把自己当成个自然的东西对待。这说明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远远超脱了,超越了,人具有社会的属性。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呢?那就是仁者之道!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孔子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就是个“仁”,“仁”是一个“人”加“二”组成的,这个二,是个复数,是多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个团队需要的概念,是个社会生存的法则。孔子几千年以前就发现一个人生存的时候可能是强者生存,很多人的时候这个法则就不行的了,所以就提出仁者的概念。

个体过分的强,会削弱群体的合作,造成群体的弱。所以,对社会组织而言,个人并非越强越好。另一方面,个体的弱又可以通过群体而产生弥补,弱势的个体可以形成强势的群体,这是动物界所望尘莫及的。动物界只有以个体的强形成群体的强这一条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首先是对个体的法则。只有每一个个体胜出,才能形成一个幸存的优胜的种群。

一群长颈鹿能活下来,是因为它们能吃到长得更高的食物,这需要每一头长颈鹿都有足够长的脖子,它们是没有办法互相弥补的。强者生存的法则就变得很残酷,它要求动物界的优胜者每一个个体都是强者。而人却不同,他们可以通过合作分工来解决问题。这里不需要每一个个体单独地面对环境,不需要独立的逞强,只需要强大的群体。于是,在强大的群体内部,合作比逞强就重要得多了。仁者比强者更有力量,仁者之道超越并涵盖了强者之道。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那么什么叫仁呢?“仁者,爱人”,这句话把仁者的生存之道就一下子点出来了。强者是靠战胜别人,优胜劣汰,有胜有汰,胜者就活下来了,弱者就被淘汰掉了。

而仁者不是。“仁者,爱人”的“爱”字怎么理解?这个“爱”其实就是包容。有这么一句话,叫“大爱无疆”,“疆”就是疆土、边界,无疆就是无界,就是“空”。所以,这个“爱”与佛家讲的“空”是一个意思。佛家还有一句话,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学会把自己跟别人当成一体对待。很多的时候别人的问题是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

道家的阴阳图很有意思,一个“阴”,一个“阳”。我可以比喻为一个己(自己),一个人(别人)。这个阴阳图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自已和别人原本就是一个整体,自己这边一动,别人就会跟着动。所以,要管别人,在自己身上用力就可以了,这就是管人的奥妙。要懂得管人的穴位在自己身上,在自己身上用力,你就可以改变别人,因为你跟别人是一体的。说到底,“仁者,爱人”就是要有一体化的概念,要把自己和别人当成一体对待。这也就是佛家讲的“不分别”的意思。“仁者”不是“厚道”两个字能包含的。“仁者”不仅仅是“厚道”,更是一种智慧,什么智慧?知道自己跟别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是没有输赢的关系。因为你赢了,就是别人赢了。别人输了,你就输了。一体的东西怎么分得了输赢呢?“仁者,爱人”的“爱”字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把别人当对手看,不要总想着战胜对方。没有对手,所以,仁者无敌。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仁者无敌讲的不是结果,而是一个心态:你不把别人当成敌人看。仁者无敌并不是仁者多有本事。很多人对这个“仁者无敌”是误解的,以为“仁者无敌”就是仁者什么人都能战胜。错了。是他眼里没有敌人,无敌是这个意思。其实很多老板在生活中很烦恼,就是因为他只想做强者。强者就是烦者,强者可能会赚很多钱,会得到很多的崇拜、荣誉、名声,但是强者一定是烦恼的人。我对老板的心态很了解,他们有多少人敢说自己很幸福?他们战胜了很多对手,但他们解脱了吗?没有,而是烦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的误区就在于只考虑如何做强者,以为目前不幸福不快乐是因为不够强大,以为挣的钱不够多,于是拼命地做大,挣更多的钱。结果并不幸福。不要以为走强者的路就可以达到你想要的彼岸,达不到的。你越强,被你干掉的人越多,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更强的人了,弱的被你全部干掉了。就像下棋一样,一般的人你就不想跟他们下了,那你总是找更强的人去下,你更难获胜。

你永远在战斗,永远在赢,但又永远有更强的对手等着你,你的人生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为什么过去学武术的没几个善终的呢?因为一般的人都被他干掉了,剩下的是更强的,他不找别人,别人都要找他。那来的都是更厉害的了,最后来的就是终结者。他总会热烈欢迎一个要他命的人来,这是个规律。与人交往,强者的思维是到不了头的,到头也不会幸福。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强者之道是把别人当对手看,仁者之道是没有对立心。强者之道你不用去记都会这么做,仁者之道你记在心里就行了。也就是说,当你做强者的时候别忘了有仁者就行了,就已经很好了。你要记住:与人打交道靠强者之道一辈子都不会得到你想要的那种快乐、幸福的日子。

以两口子为例,当你把你老婆管得服服帖帖的时候,你的灾难就开始了。她会整天跟你搞些小名堂,而且你都不知道。在企业里是一样的,当你把这个下属管得服服帖帖的时候,顺而不从就开始发生了。所以,强者之道是不能用来与你的下属打交道的,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仁”,不要忘了管人的路叫“仁者之道”。事情当然有对错,有好坏,有分别,有竞争,有成败。这就需要我们做个强者,懂得强者之道。既做仁者,又做强者;既要不分别,又要有分别。这两种极端的特质要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很不容易。所以,要分开来做。

但对企业领头人而言,则需要兼而有之,因为他必须是个王者。那么对他而言,就需要在自己身上把两种属性分开,对事做强者,对人做仁者;对外做强者,对内做仁者;搞经营做强者,抓管理做仁者。这的确是件让人难以做好的事。所以,企业不容易做大,老板不好当。其实,管人能改变人,管事也能改变人,只不过一个是直截了当,一个是潜移默化。

管事的人是不是不去改变人呢?是不是不跟人打交道了?不是。管人是直接地改变人,我把它叫“明修栈道”。管事呢?你把这个事情管好了,让一个人总是这样做事,做事的人就能改变心态、行为。军队的训练就是一方面通过思想工作,另外通过每一天的训练,最后就得到了一个合格的军人。所以,事情更能改变人。

这两者一个快,一个慢;一个直截了当,一个潜移默化;一个“明修栈道”,一个“暗度陈仓”。相辅相成。

企业管理中:人和事分开管理的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