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水土保持監測點工程通過竣工驗收並交付使用,將爲我市生態建設提供專業數據支撐。

在烏海湖西岸的水土保持監測點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數據及樣品採集。一臺風蝕儀和兩臺不同高度的沙通量塔配合小型氣象站,可對這一區域的風蝕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工作人員張磊告訴記者:“這個監測點主要測試不同高度的風沙侵蝕量,收集數據後,我們回到實驗室計算分析,可以算出全面的風蝕侵蝕模數,這樣可以計算出全年進入烏海湖的風沙總量。”

烏海湖西岸監測點

據瞭解,我市水土保持監測點工程包括桌子山、石大門溝、十七公里水保項目區及烏海湖西岸四個水土保持監測點。工程於2017年5月開工建設,近期竣工驗收並交付使用,各監測點設備設施運行良好,已順利完成三次數據及樣品採集工作。項目分別對我市礦區、生態治理區、荒漠區等不同地貌近地面不同高度的風蝕量、大氣降塵量、自然坡面水蝕量、氣象等數據開展動態監測,實現對我市境內及周邊區域不同侵蝕類型區的水土流失狀況、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質量等方面進行長期動態監測,爲發揮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的作用提供專業技術和數據支撐。

十七公里監測點

市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長張啓龍告訴記者:“我市的水土保持監測點項目,是根據國家水土保持法實施的公益項目,主要監測我市不同地質地貌的水土流失,檢測後再通過有效治理,將會減少水土流失總量,從而對我市制定水土保持的各項措施提供基礎的數據支持,對生態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下一步,我市水土保持監測點工程計劃逐步併入自治區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和國家水土保持監測網絡,逐步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增強水土保持監測的服務能力。

來源:烏海日報社新媒體部

注!文章來源網絡媒體如有侵權,請聯繫客服:0473-6932002 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