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下发动了北伐战争,志在恢复汉人北部江山,北伐战争一共浩浩荡荡的进行了八次,历时26年,期间明朝与北元之间各有胜负,不过总的来说明朝通过北伐达成了自己的战略意图,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边疆的危机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长城沿线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北部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朱元璋

元朝正式结束在中原统治是在元惠宗时期,即1368年的时候明军攻入大都(北京),元惠宗逃到应昌(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两年后1370年驾崩,朱元璋为其上尊号元顺帝,意为“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元顺帝死后,他的儿子继北元帝位,在北元这边称之为元昭宗。

元顺帝

由于北元未去尊号,虎视中原,意图夺回大都,复辟之心不死。朱元璋决定北伐,彻底肃清北方威胁。

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制定了两路分兵的策略北伐,“一令大将军徐达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北元主力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一令左副将军李文忠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况元主远居沙漠,不意吾师之至,为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举而两得者,此是也。”

最终两路大军皆胜,李文忠出居庸关经野狐岭一路告捷,大败元军,直逼应昌,北元守军不敌,最终元昭宗北逃,李文忠俘获其嫡长子买的里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并派出精锐骑兵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时,擒获北元国公江文清等,降服三万七千人。到达红罗山时,又降服杨思祖的部众一万六千余人。

李文忠

在这第一次北伐中,朱元璋认为李文忠的功劳最大,虽然李文忠没有活捉元昭宗,但李文忠俘虏的买的里八剌是元顺帝之孙,元昭宗之嫡长子,正儿八经的北元太子,嫡系血脉。

买的里八剌剧照图

买的里八剌被押送至南京后,朱元璋并没有羞辱他,也没有杀他,反而封他为崇礼侯,之后又屡获厚赐。对于朱元璋对买的里八剌的厚待,很多大臣不解,但是这其中自有朱元璋高瞻远瞩的政治算盘。

朱元璋是想虽然明朝现在的国力,军队的士气可以完败北元,但是北元终究为草原游牧部族,飘忽不定,若想彻底肃清北元残存势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现在优待买的里八剌,将来可以让他回去继承蒙古大汗之位,向明朝称臣,两家修好,也未尝不可。

明朝北伐大军示意图

于是,四年后即洪武七年(北元宣光四年,1374年),朱元璋以元昭宗“父子隔绝、未有后嗣”而遣送买的里八剌回到蒙古,到1408年,明成祖朱棣在致蒙古本雅失里可汗的信函中说:“我皇考太祖高皇帝,于元氏之子孙存恤保全,尤所加厚,有来归者皆令北还。如遣妥(脱)古思帖木儿还,后为可汗,统率其众,承其宗祀,此南北之人所共知也”。

按照明史这边的记载,买的里八剌回到蒙古后改名为脱古思帖木儿,后来的确继承了蒙古大汗之位。

明朝与北元

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北元皇子的态度,显示出了明朝对于蒙古等边疆的基本国策,仍然是坚持汉人王朝传统的“华夷之辨”,其政治单元的整合能力与眼界之于后来的清朝,确实是稍逊一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