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下發動了北伐戰爭,志在恢復漢人北部江山,北伐戰爭一共浩浩蕩蕩的進行了八次,歷時26年,期間明朝與北元之間各有勝負,不過總的來說明朝通過北伐達成了自己的戰略意圖,沉重打擊了元朝的殘餘勢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邊疆的危機同時又加強了對北方長城沿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北部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朱元璋

元朝正式結束在中原統治是在元惠宗時期,即1368年的時候明軍攻入大都(北京),元惠宗逃到應昌(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兩年後1370年駕崩,朱元璋爲其上尊號元順帝,意爲“知順天命,退避而去”。元順帝死後,他的兒子繼北元帝位,在北元這邊稱之爲元昭宗。

元順帝

由於北元未去尊號,虎視中原,意圖奪回大都,復辟之心不死。朱元璋決定北伐,徹底肅清北方威脅。

洪武三年的時候,朱元璋制定了兩路分兵的策略北伐,“一令大將軍徐達自潼關出西安搗定西,以取北元主力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一令左副將軍李文忠出居庸關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應援。況元主遠居沙漠,不意吾師之至,爲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舉而兩得者,此是也。”

最終兩路大軍皆勝,李文忠出居庸關經野狐嶺一路告捷,大敗元軍,直逼應昌,北元守軍不敵,最終元昭宗北逃,李文忠俘獲其嫡長子買的裏八剌及后妃、宮女、諸王、將相官屬數百人,及宋、元玉璽金寶十五件,玉冊二件,鎮圭、大圭、玉帶、玉斧各一件。並派出精銳騎兵窮追至北慶州而返。經過興州時,擒獲北元國公江文清等,降服三萬七千人。到達紅羅山時,又降服楊思祖的部衆一萬六千餘人。

李文忠

在這第一次北伐中,朱元璋認爲李文忠的功勞最大,雖然李文忠沒有活捉元昭宗,但李文忠俘虜的買的裏八剌是元順帝之孫,元昭宗之嫡長子,正兒八經的北元太子,嫡系血脈。

買的裏八剌劇照圖

買的裏八剌被押送至南京後,朱元璋並沒有羞辱他,也沒有殺他,反而封他爲崇禮侯,之後又屢獲厚賜。對於朱元璋對買的裏八剌的厚待,很多大臣不解,但是這其中自有朱元璋高瞻遠矚的政治算盤。

朱元璋是想雖然明朝現在的國力,軍隊的士氣可以完敗北元,但是北元終究爲草原遊牧部族,飄忽不定,若想徹底肅清北元殘存勢力,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現在優待買的裏八剌,將來可以讓他回去繼承蒙古大汗之位,嚮明朝稱臣,兩家修好,也未嘗不可。

明朝北伐大軍示意圖

於是,四年後即洪武七年(北元宣光四年,1374年),朱元璋以元昭宗“父子隔絕、未有後嗣”而遣送買的裏八剌回到蒙古,到1408年,明成祖朱棣在致蒙古本雅失裏可汗的信函中說:“我皇考太祖高皇帝,於元氏之子孫存恤保全,尤所加厚,有來歸者皆令北還。如遣妥(脫)古思帖木兒還,後爲可汗,統率其衆,承其宗祀,此南北之人所共知也”。

按照明史這邊的記載,買的裏八剌回到蒙古後改名爲脫古思帖木兒,後來的確繼承了蒙古大汗之位。

明朝與北元

明太祖朱元璋對於北元皇子的態度,顯示出了明朝對於蒙古等邊疆的基本國策,仍然是堅持漢人王朝傳統的“華夷之辨”,其政治單元的整合能力與眼界之於後來的清朝,確實是稍遜一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