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各種能力不斷提高,但父母所提供的活動環境和條件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剩餘的精力無處使用,可能會產生搗亂行爲。在寶寶1歲左右,很多父母會抱怨,聰明可愛的寶寶突然變得不聽話了,像是切換到了“搗蛋模式”,總是喜歡搗亂和搞破壞。

在寶寶1歲左右,很多父母會抱怨,聰明可愛的寶寶突然變得不聽話了,像是切換到了“搗蛋模式”,總是喜歡搗亂和搞破壞。

有時候會悄悄地把沙發套後面的拉鍊拉開,掏出裏面的東西;有時候會一股腦地把媽媽剛收拾好的玩具全都倒在地上;有時候會故意把手裏的食物掉在地上;有時候故意給父母幫點小倒忙,搞點破壞;有時候甚至偷偷玩打火機、插座和暖水瓶等危險物品……

這些行爲讓父母手足無措、大傷腦筋。甚至父母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孩子爲什麼會淘氣??●

在寶寶1歲左右,很多父母會抱怨,聰明可愛的寶寶突然變得不聽話了,像是切換到了“搗蛋模式”,總是喜歡搗亂和搞破壞。

有時候會悄悄地把沙發套後面的拉鍊拉開,掏出裏面的東西;有時候會一股腦地把媽媽剛收拾好的玩具全都倒在地上;有時候會故意把手裏的食物掉在地上;有時候故意給父母幫點小倒忙,搞點破壞;有時候甚至偷偷玩打火機、插座和暖水瓶等危險物品……

這些行爲讓父母手足無措、大傷腦筋。甚至父母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1.運動能力迅速發展

在1歲左右,隨着大腦和身體的迅速發育,寶寶的動作技能迅速發展,擴大自己獨立活動範圍的願望日益強烈。因此,他們開始不斷地獨立嘗試新的事情,進而獲得各種經驗,提高認知發展水平。

2.好奇心無法滿足

這個階段寶寶的知識經驗非常頻發,但好奇心很強,在他的眼裏,許多事物都充滿神奇和奧祕。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寶寶做出很多搗亂的舉動。

3.自我意識迅速萌發

在這個階段,由於自我意識的萌發,寶寶活動的自主性逐漸增強,積極性迅速提高,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想嘗試從周圍的世界中發現自己的能力。

4.有意識地搗亂

在1歲左右,隨着大腦和身體的迅速發育,寶寶的動作技能迅速發展,擴大自己獨立活動範圍的願望日益強烈。因此,他們開始不斷地獨立嘗試新的事情,進而獲得各種經驗,提高認知發展水平。

5.精力過剩

隨着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各種能力不斷提高,但父母所提供的活動環境和條件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剩餘的精力無處使用,可能會產生搗亂行爲。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淘氣?●

其實淘氣調皮都是寶寶好奇心的表現,是求知慾與創造力的源泉。寶寶愛搗亂其實是好事,說明寶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寶寶富有創造力的說明。

馬雲曾經談過:

我特別鼓勵孩子要會玩。最聰明的孩子,既會玩,也會讀書;次聰明的孩子很會玩,但未必會讀書;會讀書、不會玩的孩子,很麻煩。我的公司招了幾萬個年輕人,總的看下來,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些年輕人中有出息的,多數是小時候特別會玩、特別調皮的。

調皮的孩子容易成功,但是調皮的孩子不討老師喜歡——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調皮—,一頓罵就可能把他的天性扼殺。

1.針對好奇心引發的搗亂

如果父母一味地斥責或打擊寶寶,他的求知慾望會被泯滅,正在萌發的自信心會被扼殺。因此,父母要珍惜寶寶的搗亂行爲,抓住時機,提供適當的引導。一方面,要給寶寶介紹新接觸事物的簡單知識,滿足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另一方面,要耐心引導,把寶寶的興趣和精力引到適宜的活動中,提供廣泛的學習機會。

2.對精力過剩帶來的搗亂

父母要創造各種機會,提高寶寶動手動腦的能力,正確疏導過剩的精力。父母要給予適當的指導並積極參與寶寶的活動。例如,在遊戲中,不要只給寶寶玩具,要教給他玩法,和寶寶一起從玩具和遊戲中獲得樂趣。父母要“童化”自己,已同伴的身份和寶寶一起玩遊戲,還可以幫助寶寶出主意、想辦法,引導他將搗亂行爲轉化爲有意義的探索活動。

3.針對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寶寶

父母要儘量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關心寶寶,傾聽他的要求,進行合理的教育,讓寶寶理解父母是關心自己的,使其達到心理上的平衡,保持正確的行爲。因此,父母平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行爲,儘量做到防患於未然,先打“預防針”,讓他及時感受到父母的關注,避免引發其搗亂行爲。

4.針對故意的調皮搗亂

父母可採取冷處理的方法,既不打罵,也不訓斥,要等事情平息之後,再指出其不良行爲,並給予糾正。父母也可以採取“自然後果”法進行懲罰,讓寶寶感覺到自己的行爲帶來的後果。

淘氣是孩子的天性,爸媽不僅不應阻止,而且還應很好地愛護它、培養它。

淘氣的孩子總不滿足膚淺的答案,總愛刨根問底,愛挑刺,這實際上是一種逆向思維、發散思維,這是發明創造最需要的一種思維。

所以爲了孩子的未來,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天性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