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蒙山縣長坪瑤族鄉貧困戶王朝富沒有穩定收入,老人治病、孩子上大學開銷大,一度爲生計愁白了頭。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王朝富養了70箱蜜蜂,去年賣冬蜜收入上萬元,日子活出了“甜頭”。

爲了讓貧困戶脫貧增收走對路子,今年以來蒙山縣各級各部門堅持走進羣衆聽意見、找法子,着眼長遠發展做實產業幫扶,讓困難羣衆真脫貧、真發展。

“大走訪”走出責任和擔當

今年初,自治區政府正式發文同意蒙山縣完成整縣脫貧“摘帽”。對此,蒙山縣有着清醒認識:整縣脫貧後,扶貧工作仍存在難中之難的“硬骨頭”,必須有打硬仗的準備,既要鞏固脫貧成效,也要找準下一步工作發力點。

去年,蒙山縣4681戶、16935名貧困羣衆脫貧,而今擺在當地幹部面前的是1716戶、5228名羣衆等待脫貧。脫貧工作該怎麼做,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帶着問題和思考,蒙山縣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年初啓動脫貧攻堅“大走訪”,縣、鄉鎮、村幹部分片包乾,進村入戶看實情、問難題、尋措施。

長坪瑤族鄉東護村貧困戶黃世通告訴走訪幹部,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幫助自己圓了“安居夢”,幫扶幹部介紹了穩定的工作。現在,他和家人還種起杉樹、八角、生薑,日子過得有奔頭。幹部們說,困難羣衆過上好日子,發展信心足,我們工作更帶勁。而深深淺淺的走訪印記,積澱起幹部心繫羣衆的情懷,也磨礪出幹部爲民謀利的責任擔當。走訪中,不少幹部看到一部分困難羣衆還找不到增收路子,不少貧困村產業基礎依然薄弱,感覺工作擔子依然很重。

邊走邊看,邊聽邊想,助民脫貧的好點子、新思路也在與羣衆溝通、交流中湧現:該縣整合涉農資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超1.3億元,制定《蒙山縣脫貧攻堅暨鞏固提升實施方案》,配強扶貧攻堅工作隊,從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完善村屯基礎設施,保障貧困羣衆就業、住房、醫療以及子女受教育等方面着手,鞏固擴大脫貧成效。今年以來,該縣扶貧資金累計支出超9000萬元。

想法子鋪路子助力脫貧致富

隨着“大走訪”深入開展,蒙山縣各級幹部走得多,看得也真:羣衆發展光靠“輸血”走不遠,發展產業才能激活“造血”功能。眼下,該縣正在產業幫扶上想法子,爲脫貧羣衆發展鋪路子。

蒙山鎮北樓村村民鍾漢明摘下了“窮帽子”,養起3頭種豬、20多頭肉豬,年純收入超萬元。喫水不忘挖井人。鍾漢明常說,若不是北樓村黑土豬養殖示範基地賒銷了8頭黑土豬,指導生豬飼養,他還因缺資金、少技術而看不到脫貧希望。

爲貧困戶照亮發展路,蒙山縣不缺產業幫扶的“指明燈”。目前,該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239家、家庭農場總數達129家,經營領域涵蓋桑蠶、黑土豬、蜜蜂、柑橘、靈芝等特色種養。將龍頭企業、致富能人的資源向貧困羣衆輸送,該縣用機制搭起了“橋”:出臺《蒙山縣脫貧攻堅以獎代補特色產業扶貧(2018—2020年)實施方案》,引導貧困戶發展桑蠶、蜜蜂、柑橘、生豬等特色產業,每戶給予2000元至3000元不等獎補資金;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業精準扶貧機制,出臺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增收。

現在,蒙山縣32個貧困村每村均有一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三至五名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發展。漢豪鄉金垌村六蒙組青年黨員歐庭武投資10多萬元建設靈芝椴木菌種培育室,成立靈芝合作社,採取“合作社+黨員+農戶”模式,帶動村子200多戶貧困戶參與盆景靈芝、生態靈芝等種植,各種靈芝成品年銷售額達50多萬元。

從育種到銷售全程幫扶,更多“鍾漢明”搭上致富好手發展的“順風車”。截至9月底,蒙山縣累計爲7435戶貧困戶發放產業扶貧以獎代補資金1116萬元;特色優勢產業覆蓋貧困戶比例爲52.83%,該比例年內將達80%以上。

梧州發佈

wuzhoufabu2015

梧州發佈編輯部

編輯:王子雪

來源:梧州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