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他,是在稻地裏——瘦弱的身軀,燦爛的笑容,是對這位身上插着管子、行動遲緩的老者的第一印象;但一番詳談之後,堅韌不拔,自強不息,這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卻在這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漢子身上完美呈現!

他叫王曉常,今年63歲,家住柳河縣向陽鎮五鳳樓村,是當地2016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剛一走進王家小院,就會看到整潔的磚瓦院落、成羣的雞鴨鵝狗和一家人向日葵般的笑臉。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這位老者,去讀一讀他與病魔抗爭,頑強不息的脫貧故事。

頂樑柱,請你別倒下!

“我三十歲結婚,有一閨女一小子,我這人一輩子要強,別的我不尋思,我得讓他們過好日子……”

2013年以前,一提起王曉常,村裏人都說:“那可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2011年,很多人家都翻新了房子,爲了讓老婆孩子也享享福,王曉常獨自張羅,蓋起了三間大瓦房,又砌上了圍牆,就是如今我們看到的王家小院。那時候王曉常家的日子過的也是紅紅火火,播種、打藥、搭棚子、修房子,王曉常一個人全行,他爲人夫爲人父,是家裏的頂樑柱。

“我真是做夢都沒想到,我能成這樣,一點預兆也沒有……”

2013年冬,王曉常突然出現血尿症狀,去醫院查出了膀胱癌,爲了保命,只能手術,可是高額的手術費用他承受不起,王曉常想過放棄,可是妻子說他是家裏的主心骨,可不能倒下,於是便四處借錢給他看病。錢借到了,手術做了,但經過兩次手術折磨的王曉常病來如山倒,再也回不到當初的強壯漢子,從此身上多了兩個管子,兩個尿袋,再也不能幹重活累活了。

到絕境,必然有轉機!

“我沒有文化,一個字都不識,要讓我形容那時候的日子,就是瘦驢拉硬屎啊……”

欠別人錢,心裏不是個滋味。手術剛剛20幾天,王曉常就開始拖着虛弱的身軀下地幹活,虛脫了,就讓妻子攙扶回屋躺一會,然後再出去幹。有一次,尿袋脫落了,他都不知道,直到回家才發現褲子溼了一大片。鄰居們都勸他別這麼不要命,可是王曉常不甘心就這麼被壓垮,況且欠着別人錢,他閒着也是不舒心。

“有啥別有病啊,治不起啊,以前拿不出錢根本不給手術,現在好了,先看病後給錢,還有報銷……”

自2016年,王曉常被選爲五鳳樓村貧困戶,享受了國家醫療扶貧政策,看病有人管、報銷比例高、體檢不花錢……這對王曉常家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因爲得病導致貧困,看病問題解決了,就算身體大不如從前,也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村裏考慮王曉常家情況特殊,又給他找了一份打掃街道的工作,這樣在他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有政策保證、有產業分紅、又有零工收入,王曉常又樂觀了起來。

要脫貧,走上致富路!

“人家幫助過咱,咱就得知恩圖報,鄰里鄉親都倆好嘎一好,是不是……”

自從得到了政府的幫助後,王曉常的精神狀態日漸明朗。除了日常在家養牛養雞種地外,每到秋季,還上山採摘五味子,別人一回能背五六十斤,他身體虛,就背二三十斤,只要能填補收入,能儘快把欠債還清,能繼續讓老婆孩子過上好日子,王曉常根本不在乎苦和累。鄰居們都說:“這老小子,骨氣硬,一年四季都不閒着,叫人佩服的緊吶!”

“有信心,咋沒有信心呢,來年我還想種點貝母,不光脫貧還得致富呢……”

誰能想到,終日靠着管子、尿袋生活的王曉常,能如此積極樂觀。聽說扶貧有了新政策可以無息貸款,他趕緊跟村幹部申請,打算來年種上幾畝貝母,發展自己的產業,帶動收入,助力自己早日奔上小康生活。

暢想着自己未來的好日子,王曉常信心十足的說:“有了政府的好政策,來年的貝母就是我的搖錢樹,我這日子啊,指定過的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沒治了!”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這是一位癌症患者的脫貧歷程

更是一段讓人感動的勵志故事

值得我們爲他點贊!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驍宇

編輯:琳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