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裏的寫法十分巧妙,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聽江水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情景,從而表達蘇軾歷盡宦海浮沉的心情和無法釋放的內心孤寂。當生活的紛擾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時候,不妨學學蘇軾的曠達,暢飲釋放,聽江水的寂靜流淌,如果厭倦了俗世凡塵不妨趁着風平浪靜之時,駕一葉扁舟讓自己在江上睡去忘卻煩惱,這種隨遇而安的自由灑脫正是蘇軾曠達心胸的寫照。

大家好,歡迎來到草夕寸品文史。蘇軾是個名副其實的樂天派,無論逆境順境,總是保持一顆樂觀積極雄心。蘇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他執政期間建造的“蘇堤”仍然是他執政爲民的宣傳。蘇軾是普通百姓的好朋友,他喜歡美食,喜歡瑜伽,喜歡釀酒,關於他的故事在民間一直流傳。他在政治上堅持己見,在書畫上別具一格,他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赤壁懷古的吟唱者。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赤子。

蘇軾深夜醉酒回家,卻不進家門反而乘舟出遊,寫下了傳世經典

蘇軾有一種魔力,從他呱呱墜地開始,這種魔力就在他的身上運行,直到他死後一直擴散,甚至到今天這種魔力仍然沒有散去。直到今天,人們仍舊喜歡蘇軾,喜歡他的書法,喜歡他的詩詞,喜歡他政治主張和人生境界。但是蘇軾活着的時候,卻沒有這樣的待遇,生性豪放的蘇軾不願與世俗同流,他的才華和主張受到了嫉妒和不公平的對待。

蘇軾深夜醉酒回家,卻不進家門反而乘舟出遊,寫下了傳世經典

蘇軾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也註定爲政壇風暴所羈絆,受“烏臺詩案”影響,蘇軾竟屢遭貶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流放黃州應該是蘇軾最窘迫的時候,但是天性樂觀的蘇軾沒有因此而沉淪,在黃州期間的蘇軾,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可以好好飲酒賦詩,許多曠達的詞作就是寫於這個時候。這首《臨江仙》就是寫於此時:

蘇軾深夜醉酒回家,卻不進家門反而乘舟出遊,寫下了傳世經典

這首詩作於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上片寫蘇軾喝酒酣暢淋漓後歸家的場景。夜飲的地點是東坡雪堂,而醉酒的程度是:醉而復醒 ,醒而復醉。可見此時的蘇軾已經大醉了,當他回寓所時 ,自然很晚了。門童已經熟睡,鼾聲如打雷,久久叫門不應,無法回到家中的蘇軾,只能“倚杖聽江聲 ”。這裏的寫法十分巧妙,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聽江水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情景,從而表達蘇軾歷盡宦海浮沉的心情和無法釋放的內心孤寂。上片的描寫讓人身臨其境,爲下片的人生思考做了鋪墊。

蘇軾深夜醉酒回家,卻不進家門反而乘舟出遊,寫下了傳世經典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 :宦海沉浮感覺身心俱疲,似乎身體並非我之所有。這樣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餘韻深長的慨嘆,正是蘇軾不滿世俗,嚮往自由的心聲。

蘇軾深夜醉酒回家,卻不進家門反而乘舟出遊,寫下了傳世經典

關於這首詞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蘇軾寫的這首詩第二天就傳遍了黃州。特別是看到最後一句,大家又說蘇軾的衣服帽子都在江邊,乘着小舟遠去了。郡守徐君猷知道了很喫驚,害怕蘇軾乘舟跑了,急忙派人去尋找,卻發現蘇軾仍在酣睡。這個故事見於宋代葉夢得的《避暑錄話》。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真切的反映了蘇軾當時的人生際遇,想要超脫於世外又怎麼可以呢?最終還是要在凡俗中生存。但是真正的自由是不受外部環境制約的,因爲真正的自由在心中。其實蘇軾一直追尋的還是內心的平靜,是一種自我精神的解脫,正像蘇軾寫過“此心安處是吾鄉”一樣。無論外界的紛紛擾擾,自己的內心平靜最重要,即使在門童鼾聲中,也可以靜靜的聽着江水流淌。

蘇軾深夜醉酒回家,卻不進家門反而乘舟出遊,寫下了傳世經典

在紛亂嘈雜中找尋內心的安靜,這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一種超曠的精神世界,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蘇軾的詞讀來讓人痛快,因爲他的詞清新自然,總能給一片昏暗的生活帶來一縷吹散陰霾的清風。當生活的紛擾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時候,不妨學學蘇軾的曠達,暢飲釋放,聽江水的寂靜流淌,如果厭倦了俗世凡塵不妨趁着風平浪靜之時,駕一葉扁舟讓自己在江上睡去忘卻煩惱,這種隨遇而安的自由灑脫正是蘇軾曠達心胸的寫照。

你喜歡蘇軾的這首詞嗎?歡迎大家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