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出版,人民網浙江首頁專題推送

在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週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週年之際,由諸暨市委宣傳部委託,袁亞平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正式出版。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封面

今天,《楓橋和靜》還在人民網浙江首頁專題推送。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爲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一級作家袁亞平所著。

作者袁亞平在西施故里相遇古越文化。鬍子洛 攝

袁亞平,歷任《浙江日報》記者、首任駐北京記者,《大衆美術報》副主編,《浙江日報》黨羣政法部副主任,《人民日報》主任記者、高級記者、浙江記者站副站長。

袁亞平是撰寫報告文字的專家,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爲民好書記鄭九萬》獲浙江省“五個一工程”作品獎、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並由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作序;長篇報告文學《世上溫州人》獲第三屆中國報告文學大獎;長篇報告文學《閱讀浙江》獲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並獲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批示;長篇報告文學《袍江的現代抒情》(節選)獲全國短篇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長篇報告文學《大國根本》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2011年趙洪祝書記一行赴臺灣,袁亞平編著報告文字《雲水相望終相聚》,全式展示整個行程。其發表的多篇報告文字均能產生巨大反響,目前其大部分作品收錄在《袁亞平文集》當中。

袁亞平:

絕然沒想到,我對一個地方竟會如此着迷。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長篇通訊《立足穩定和發展——浙江諸暨“楓橋經驗”紀實》,並配發評論員文章《“楓橋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這之後,二寫“楓橋經驗”,三寫“楓橋經驗”,四寫“楓橋經驗”,五寫“楓橋經驗”。

可以說,在我的記者生涯裏,這是唯一的了。

寫了這麼多,該喘口氣,歇一歇了。

不料,更大的寫作任務來了。

那天,諸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孔羽,諸暨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俞燕,諸暨市文聯主席金海炯,來到我的辦公室。這一次,不是要我寫一篇通訊,而是要我寫一部書,爲了紀念毛澤東批示“楓橋經驗”五十五週年!

我對“楓橋經驗”是熟悉的,也是深有感情的。然而,要寫一部書,這確非易事。

一是時間太緊了,二是太熟悉的反而缺乏新意。我有些猶豫。

人民日報社浙江分社社長王慧敏,人民日報主任記者顧春,作爲同事和朋友,熱情鼓勵我爲“楓橋經驗”寫一書。

無論從題材的重要性,還是從友情的分量感,我都無法推託了。那就接下任務,寫吧!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0月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爲寫作指導思想,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羣衆工作方法,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羣衆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以“楓橋經驗”55週年的發展創新過程,爲寫作基本脈絡,體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以“楓橋經驗”中的典型人物與典型事件,爲寫作主要內容,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探索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以諸暨楓橋深厚的人文背景,爲寫作重要依託,揭示“楓橋經驗”的文化成因,呈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綿綿不絕。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以文學的形式,展示“楓橋經驗”最新的成果、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顯現新時代諸暨人的精神面貌。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所寫“楓橋經驗”,時間跨度55年。主角爲來自鄉村的“楓橋經驗”,所以基本採用白描手法,儘量樸實。考慮全書需要起伏變化,故在尾聲,用了魔幻手法,讓“楓橋三賢”的王冕、楊維楨、陳洪綬穿越至今日,亦寓意文化的傳承,生生不已。

長篇報告文學《楓橋和靜》列入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浙江僅此一書。又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項目。此書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浙江教育出版社於今年11月正式出版。

袁亞平的文學作品多次獲得全國、省級各類獎項。作家出版社出版《袁亞平文集》十四卷精裝本,已由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

厚厚一本,講述着諸暨的點點滴滴

字字珠璣,已勝萬言書。代代相傳,源自一顆心。袁亞平 攝

楓源村,在村口展示了創造者的鮮明個性。鬍子洛 攝

村民議事大廳,讓每人心中都感染金色和紅色。袁亞平 攝

陳家村,臺門深幾許,古往今來,盡在其中。袁亞平 攝

藍天上,亮着國徽;白雲裏,飄着國旗。楓橋鎮成爲我國基層的一個象徵。袁亞平 攝

楓橋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言簡意賅,字字入心。袁亞平 攝

傳統建築,不滅的燈光;水天一色,夢幻的倒影。從古看到今,真情永不變。袁亞平 攝

楊光照,有羣衆呼其“陽光照”,爲何?袁亞平 攝

楊光照(右)掏出了心裏話,成爲作者袁亞平筆下的文字。鬍子洛 攝

孝德文化研究會,陽光照耀每個細節,至深至透。袁亞平 攝

一米陽光慈善超市,這不僅是一行漢字,而且是通向未來的共識。袁亞平 攝

大諸暨讀書吧,完全敞開式的,知識和興趣在自由流動。袁亞平 攝

作者袁亞平(左)與宣學軍,心境晴朗,讓天地灑遍陽光,讓人間充滿愛!鬍子洛 攝

浣紗石,傳爲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所題,神韻與碧水長流。袁亞平 攝

浣紗女捧着悠久的故事,嫋嫋婷婷而來。袁亞平 攝

……

來源:市委宣傳部|供稿:徐學峯

審覈:俞燕

責任編輯:駱依婷

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