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

  篩面的籮、獨輪小推車、黑白電視機、糧票……11月21日,在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的呼和浩特呼爾村村史館,博樂市委組織部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熊國峯通過500餘件實物、圖片以及文字資料展品,帶着村民“穿越”到村莊的過去。在博樂市農村,像這樣展示農村發展變遷歷史軌跡,幫助村民留住“鄉愁”的村史陳列館已經有6個,這些村史館打造的民俗體驗文化,帶活了農耕民俗遊,已成爲美麗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呼和浩特呼爾村以村史館爲主體,配套建有農耕民俗體驗區、鄉村舞臺。村史館分爲崢嶸歲月、黨建引領、移風易俗三個部分,崢嶸歲月復原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呼和浩特呼爾村普通農家小院的農耕生活,展示的物件有耕犁、小推車等農業器具;黨建引領復原的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生產生活的變遷,展示的物件有黑白電視機、糧票、舊報紙、自行車、錄音機等;移風易俗復原的是婚喪嫁娶、宴請酒席等風俗變遷。

  “整個村史館有老物件、老照片500多件,都是村民們捐贈的,每個老物件標籤上都註上了捐贈者的姓名,有的老物件祖祖輩輩傳了上百年,背後承載的是一個家族的故事。”熊國峯說,隨着農業機械化、農民進城,一些農耕器具正慢慢散落,村史館提供了留存、展示的空間,你一件,我一張,集中到一塊,就構成了一道時光長廊。

  博樂市定吉格村村史館裏展示的老物件也是村民自發捐贈而來,80餘平方米的村史館通過序言、印跡、足跡、傳承、鄉賢等6個展區,通過文字、圖片、實物、視頻等形式展示了小村莊的歷史變遷。

  “我家捐贈的是一個老式馬燈,它是我們結婚時的嫁妝,看着這個馬燈,就可以知道50年前的生活和今天有多大差距。”定吉格村村民武福全說,這馬燈放在家裏幾乎沒人在意,放到村史館後,親戚朋友來了都會去看看,還勾起一段段回憶,讓人憶苦思甜,遠遠超出了放在家裏的價值。

  博樂市已建成村史館在提升農村精神文明面貌、傳遞歷史文化血脈、展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同時,也已成爲民俗遊新的增長點。

  爲了幫助美麗鄉村建設和入城村民留住那割不斷的鄉愁記憶,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博樂市今年開始建設鄉情村史陳列館,在村史館打造中注重內容設計,通過文物收集整理、按照“圍繞黨建長廊、旅遊環線,一村一特色連點成線帶面”的思路,在全市建起青得裏鎮定吉格村“感恩”文化主題村史館、青得裏鎮夏布爾塔村“書香”主題村史館、烏圖布拉格鎮呼和浩特呼爾村“農耕”文化主題村史館、小營盤鎮塔翁薩拉村“農俗”文化主題村史館、光博苑社區“紅色”文化主題展館等6個各具特色的村史館。通過把村史館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黨建示範點等有機結合,讓村史館成爲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博物館”,體驗民俗、發展旅遊的“精品店”,增強百姓內生動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明年,博樂市將在每個鄉鎮建設2個以上的村史陳列館。

  來源:博樂市“訪惠聚”辦公室 董曄波

  編輯:白雅楠

  監審:謝豔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

   別忘了關注我~ 博樂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