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糅!洋气名字叫红薯干、番薯干,土生土长的日照人都知道这种美食。30多年前,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把煮熟的红瓤地瓜切成薄片,晒干储存,还没有完全晒干的番薯干吃到嘴里是软软甜甜,根本停不下来!“乡土日照”小编带你去寻找这种美食吧!

从一个人干,到带领三十多人一起干,从年销量三、五万斤,到年销量三十多万斤,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潮河镇后魏家村39岁的农家女王彦(右),通过加工红薯干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还带领周边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据了解,王彦一年的营业收入超过300万元。

清洗、蒸煮、去皮、切片,11月25日,在五莲县潮河镇后魏家村的合作社,20多名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妇女在热气腾腾的车间内熟练的拿着刚蒸煮好的地瓜削皮、切片。

13年前,当时26岁的王彦萌发了加工薯干的想法。为了尽快掌握技术要领,她阅读了大量有关红薯种植、薯干加工、经营管理的书籍,并到处虚心请教,接受所有同行人的指导。

2015年,王彦带领加工户抱团闯市场,联合15家加工户,牵头成立了魏家薯干专业合作社,无偿提供自家房屋200平方米用于合作社办公室和包装车间。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注册“薯山行”商标,统一印制包装,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地瓜,统一红薯干销售价格。

王彦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带来的市场机遇,在巩固发展大批发商的同时,与多家土特产实体店和多家电商达成20多个合作协议,实现了线下线上同步销售,把“魏家薯干”这一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食品,销售到了包括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在内的全国各地,成为广大消费者追捧的“绿色零食”。图为一家批发商开着车来提货。

近三年,王彦开始探索新产品,先是用淀粉含量较高、不适合做薯干的地瓜做纯手工粉条,后又做纯手工煎饼。图为一名美女前来购买宽粉条。

在王彦的合作社,有40多名农村大妈、农村大叔上班,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赚钱。一个月下来,一名农村大妈收入2000余元。

“乡土日照”小编了解到,对于未来,王彦也有了新的规划:她将签约更多的种植户,统一提供薯苗,统一种植标准,实行保护价收购。在增加薯干、煎饼品种的同时,进行地瓜面、地瓜秧深加工,提升红薯附加值,争取通过QS认证,打造“薯山行”品牌,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增收、就业机会,一起致富奔小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