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主之。方三十,茯苓,四兩,桂枝,去皮,三兩,白朮,甘草,炙各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外感傷寒後,如果用了催吐,或者攻下的方法進行治療,出現了胃脘部飽滿脹並且朝着心臟方向頂起,有氣從下往胸部方向衝,一坐起來或者站起來就頭暈,脈博深沉緊張,如果在這個時候用了發汗的辦法進行治療,就會動搖足太陰經的陽氣,身體會不自主地顫動,出現這種狀況時,最好是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來治療。

‘方後’以上的四味藥,加水1200毫升,煮好取600毫升,濾去藥渣,一天服三次,每次趁熱服200毫升。

這裏的要點是脾虛水停的證治。太陽傷寒本來應該用發汗的辦法進行治療的,如果誤用了吐,下之法,就會損傷脾胃之陽,導致了水停心下而感覺到心下逆滿,由於水飲上泛就有了一種氣上衝胸的感覺,由於水阻清陽起則頭眩,脈沉緊是裏寒挾飲的表現,發汗則動經是因爲汗多泄其表陽,陽虛液傷,經脈空虛的緣故,身爲振振搖者是經脈失於陽氣溫煦所致。

注意事項;

本方有‘溫陽化飲’之功,除了可以治療上述的病證外,還可以治療神經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胃腸炎,無力性體質或者內臟下垂髮生消化功能紊亂,低血壓,支飲,胸腔或心包積液以及美尼耳氏綜合徵。

病案;

劉xx,女,53歲,1979年,10月,13日。素體胃陽虛弱,一年前因爲鬱怒而頭痛,前額疼甚。嚴重時可見目窠浮腫,平時頭暈,繼則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時而刺痛,心下常有水響,得食生冷則加重。睡眠尚可,二便調,月訊已停二年,觀其舌潤邊有齒痕,苔簿白,脈浮大無力,證系脾腎陽虛,寒水上逆,給予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佐以芎黃散加減治之;茯苓20克,桂枝10克,白朮12克,甘草6克,川芎9克,酒軍3克,生龍牡各30克,大棗4枚。服四劑後,頭眩痛,脘痛明顯減輕,舌質稍變紅,宗前方加扁豆12克,山藥15克,黨蔘15克,又服四劑,症狀全部消失。後用原方10劑以鞏固療效。

如果您對中醫草藥感興趣,加《認識是寶》私信,我們可以發電子中醫書100本給您!

《認識是寶>>正在徵集劉寄奴圖片和視頻,歡迎投稿。

請看這裏;您聽過這味神奇的植物《劉寄奴》的的傳奇嗎?一起來認識下!

每天來這裏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本文由”認識是寶”賬號發佈,2018年11月25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